Workflow
新能源汽车产业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烂尾”局:一场关于车主、资本与产业链的残酷清算
36氪· 2025-09-24 11:10
"烂尾车",正在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个规模日益扩大的沉重副产物。 这些车辆的制造商,大多是曾经名噪一时的新势力品牌。 2024年初,高合汽车的停摆,只是这场深度洗牌的序幕。进入2025年,行业清算骤然加速:年销量曾一度超越"蔚小理"的哪吒汽车正式进入破 产重组;由广汽与蔚来联合创立的合创汽车,也因业务停滞进入事实性倒闭。 由此,数十万乃至百万辆已经售出的汽车,与其背后承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一同被搁浅。一场由主机厂倒闭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消费市场 和产业链上悄然传导。 01 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瘫痪 对于车主而言,制造商的经营失败,意味着一系列核心权益的即时清零。 这场清零,首先从构成车辆躯体的硬件开始,以最基础也最致命的售后维修瘫痪为表现形式。 以威马汽车为例,其"整车终身质保"的承诺,自2023年起便因其服务网络的大面积坍塌而无法兑现。 但这仅仅是困境的开端。 到了2025年,随着哪吒、合创等更多品牌倒下,问题变得更为棘手。 为何这些一度被资本热捧的新势力,会如此集中地走向衰败? 复盘倒下的这些企业,可以发现一种高度相似的资本催熟模式及其内生风险。 据公开资料统计,威马汽车从A轮到D轮累计融资额超过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