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固废资源化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突破!湖南工业大学锂源再生团队研发电池新技术
搜狐财经· 2025-07-09 01:57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兴起,锂电尾矿年排放量已攀升至2000万吨以上 [1] - 锂电尾矿中平均含有锂2.3kg/吨、钴1.8kg/吨、镍3.5kg/吨,若能高效回收可满足全球15%的锂电原材料需求 [3] - 传统火法冶金工艺能耗高达3000kWh/吨,贵金属综合回收率仅60%以下,且排放大量有毒废气 [1] - 湿法萃取存在药剂污染突出、选择性不强问题,重金属废水处理成本占总投入40% [3] 技术突破核心 - 湖南工业大学团队研发的生物蛋白介导技术,通过热稳定蛋白实现锂(98%选择性)、钴、镍的梯次捕获与精准释放 [3] - 技术使尾矿贵金属总回收率提升至92%,吨处理成本降低58%,全程无有害废气排放,废水可回用 [3] - 生物蛋白形成纳米级吸附层,锂纯度达电池级标准(99.95%),钴/镍回收率较湿法工艺分别提升42%和37% [5] - 处理过程碳排放较火法工艺减少76%,蛋白经10次循环后吸附容量仍保持85%以上 [5][7] 产业化进展 - 技术已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被业内视为锂电产业循环发展的"重要支柱" [1] - 比亚迪、邦普循环等企业已就联合产业化达成初步共识 [5] - 团队构建"微生物筛选-蛋白改性-中试放大-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耦合膜分离技术降低药剂消耗 [7] - 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价该技术为全球锂电固废资源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5] 经济与环保效益 - 破解低品位尾矿(品位<0.5%)回收难题,传统工艺对此类尾矿束手无策 [3] - 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统一,避免贵金属氧化损耗 [5][7] - 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提供关键支撑,推动"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困局转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