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

搜索文档
法治助力 “小哥”权益更有保障(法治头条)
人民日报· 2025-04-23 22:07
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司法实践 - 外卖骑手刘某在送餐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受伤 经法律援助最终获得13万元工伤赔偿 [2][3][6] - 快递分拣员李志杰夫妇被拖欠工资 检察机关介入后10天内达成和解并追回欠薪 [7][8][9] - 外卖骑手冯某因小区电动门故障受伤 法院判决物业公司承担80%赔偿责任 [11][12][13] 新业态用工模式特征 - 平台公司采用众包或外包模式 要求骑手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以规避劳动关系认定 [5] - 快递公司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招聘 用工协议被收走导致劳动者维权证据不足 [7] - 新就业形态用工关系灵活 部分企业为快速扩张忽视劳动者权益保障 [10] 司法与监管应对措施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性案例 明确新业态用工相关问题处理标准 [6] - 检察机关督促快递公司排查欠薪情况 完善外包机制并加强资质筛查 [9] - 法院认定职业伤害保障与侵权赔偿可兼得 8万余元职业伤害待遇不予抵扣 [12][13] 行业维权机制建设 - 法律援助中心为困难群众提供支持 历时3年解决骑手工伤认定难题 [2][5][6] - 检察机关跨区域协作打击虚假招聘 移送河北线索整治黑职介问题 [10] - 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 提升新业态劳动者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