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抵制谣言
icon
搜索文档
防汛救灾不容谣言兴风作浪
广州日报· 2025-08-02 14:03
洪涝灾害与网络谣言治理 - 近期多地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 多部门迅速组织抢险力量抗击自然灾害 [1] - 个别网民为博取流量散布汛情谣言 包括编造"洪水冲走钓鱼爱好者"等虚假细节 使用网络图片或篡改视频制造恐慌 [1] - 谣言干扰社会秩序 挤占抢险资源 可能导致救援力量分散和延误 [1] 法律规制与执法行动 -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故意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将受处罚 [1] - 刑法规定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1] - 近期已查处多起涉汛网络谣言案件 释放严惩蹭热度行为的信号 [1] 谣言治理的多方协同机制 - 权威部门需第一时间发布汛情通报 通过官方平台更新救灾进展 [2] - 网络平台应压实责任 运用AI技术加强内容审核拦截不实信息 [2] - 网民需保持理性 核实信息来源和官方印证 守住不传谣底线 [2] 防汛救灾与社会协同 - 防汛救灾考验城市韧性和网络文明 需全民构建防线 [2] - 消除谣言干扰可使救援力量更专注投入抢险工作 [2]
华熙已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追究造谣者及恶意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公司声明与事件背景 - 公司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部分网络平台用户发布的信息纯属捏造,恶意歪曲事实,涉嫌诽谤犯罪,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追究法律责任[1] - 公司发现境外网站发布的严重不实信息涉及政治谣言,性质恶劣,严重损害声誉[4] - 信息发布者李某曾任公司关联企业市场部总监,工作18个月,2018年通过第三方公司骗取应支付券商的900万元,构成职务侵占[4] 事件处理过程 - 公司关联企业华熙昕宇发现李某职务侵占后立即报案,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提起公诉[4] - 2018年9月李某写下道歉信并提出退还900万元及额外赔偿,公司坚持依法处理但免除其承诺的经济赔偿款[4] - 近期李某在微信及境外网页以"受害者"身份虚构事实诽谤公司,公司再次声明并报案[5] 社会影响与行业评价 - 评论人士认为公司第一时间声明和报案是明智之举,李某有犯罪前科导致其信息可信度低[5] - 公司通过合法途径维权既证明清白,也传递尊重法律、抵制谣言的态度[6] - 李某行为涉嫌违反中央网信办"清朗"专项整治中整治涉企网络"黑嘴"的要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