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

搜索文档
又见丨一个英雄名字背后的三重人生
央视新闻· 2025-07-24 01:45
核心观点 - 赵一曼作为抗日英雄的真实身份长期未被家人知晓 其原名为李坤泰 革命期间使用化名李一超 通过老照片和遗书最终使家人确认其身份 体现了英雄作为普通人的情感维度 [1][2] 身份信息 - 赵一曼原名为李坤泰 参加革命后与家人断绝联系 姐姐李坤杰以原名寻找未果 [1] - 对儿子陈掖贤而言 赵一曼化名为李一超 母子分别时陈掖贤仅一岁 直至1957年通过遗书才确认母亲身份 [1][2] 历史事件 -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东北被俘 受尽酷刑但未泄露任何党的秘密 赴死时使用化名 未暴露真实身份 [1] - 1957年陈掖贤通过遗书得知母亲为国牺牲的真相 遗书中赵一曼强调以实际行动教育儿子 [2] 情感与纪念 - 赵一曼的身份通过老照片最终被家人确认 其形象不仅代表民族英雄 更承载了女儿、妹妹和母亲的角色 [2] - 英雄被描述为"该咬牙时咬碎牙 该顶上去时拿命顶的普通人" 强调其人性化的牺牲精神 [2]
抗日英雄谱丨缴获枪支可装备一个排!他在枪林弹雨中拼杀120余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3 11:50
抗战英雄任常伦的生平事迹 - 任常伦1921年出生于山东黄县(现龙口市)贫苦家庭 父母早亡由叔父收养 1938年17岁加入胶东抗日自卫团 1940年8月参加八路军 [1] - 入伍初期使用刀和手榴弹作战 后通过偷袭日军士兵缴获第一支枪 该枪在战斗后被奖励给他 [3] - 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战勇猛 三次从战场救出战友 曾用绑腿带拖回负伤班长史德明 [3][5] - 参军四年间参加120余次战斗 缴获枪支可装备一个排 [5] 英雄的战斗表现 - 1944年升任副排长 出席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会议 获"一等战斗英雄"称号 [7] - 在长沙堡战斗中 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 高喊"我们没有子弹有刺刀 人在阵地在" [1] - 带领32名战士抢占制高点 打退日军4次冲锋 弹药用尽后带头与敌白刃战 连续刺死5名日军后牺牲 年仅23岁 [9] 英雄的纪念与影响 - 1945年胶东人民捐铜器铸造高2米重5000斤的铜像 立于英灵山顶 [11] - 胶东国防剧团创作《战斗英雄任常伦》歌曲传唱至今 [11] - 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任常伦连" 家乡孙胡庄更名为"常伦庄" [13]
抗日英雄谱丨虎将叶成焕24岁血洒太行山 生前最后一问:部队呢?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9 12:04
叶成焕生平事迹 - 1914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新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 - 1937年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时年23岁 [3] - 1938年4月18日牺牲,年仅24岁 [25] 军事指挥才能 - 指挥772团在太行山初战即取得长生口、七亘村、黄岩底等胜利 [3] - 被军中称为"虎将",772团被誉为"老虎团",以"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百战百胜"著称 [5] - 创造我军军史上重叠设伏的经典战役,在七亘村连续两次伏击日军辎重部队 [11] 经典战役表现 - 1937年10月26日七亘村首次伏击:2小时击毙日军300余人 [9] - 1937年10月28日七亘村二次伏击:击毙日军100余人 [11] - 1938年4月长乐之战:毙伤日军2200余人,创八路军单次作战歼敌纪录 [23] 长乐之战细节 - 抱病指挥,以一夜百里急行军抢占有利地形 [19] - 指挥772团十连以1:10兵力死守戴家垴4小时,全连壮烈牺牲但拖住敌军增援 [21] - 此战为粉碎日军"九路围攻"起到决定性作用 [23] 牺牲经过 - 1938年4月16日在撤离战场时头部中弹 [23] - 临终前仍关心部队安危,得知部队安全撤离后闭目 [23] - 朱德总司令专程从总部赶来送别 [1][25] 历史评价与纪念 - 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7] - 遗物草鞋现存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27] - 灵柩现安葬于河北省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27]
吉鸿昌:“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6-23 22:10
吉鸿昌生平事迹 - 吉鸿昌1895年生于河南省扶沟县 1913年入伍因骁勇善战从士兵升至军长 人称"吉大胆" [2] - 1930年9月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 因不愿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 1931年8月被解除兵权强令出国"考察" [2] - "九一八"事变后请命北上抗日未获批准 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寻求国际声援 [2] - 193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 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 [3] - 1934年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 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 [4] - 1934年11月9日在天津被捕 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被害 时年39岁 [4] 纪念馆展示内容 - 馆前广场矗立7米高戎装铜像 馆内设模拟实景展示吉鸿昌就义场景 [2] - "浴血奋战 收复河山"展厅陈列抗日战争时期军旗 军衣 军帽 臂章等实物 [4] - 激光装置投射吉鸿昌就义诗"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2] 社会影响与纪念活动 - 扶沟县将城区主干道命名为"鸿昌大道"和"将军路" [4] - 成立思政教育工作室挖掘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4] - 实验小学学生表示要发扬革命先辈优良传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