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执行难
icon
搜索文档
一条数据线索 牵出百万隐匿房产:浙江数字检察破局“执行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06:2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浙江报道 刑事裁判涉财产性判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面临许多困难。 2024年,温州龙湾区检察院依托数字检察监督平台,寻找到一条执行监督线索,经过细致核实,将罪犯配偶名下本该执行却隐 匿的价值上百万元的房产调查出来,明确了财产流向,避免了执行落空。 在浙江,这是数字检察助力法律监督"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回应了"执行难"这一民意痛点。 当前,浙江检察机关在制度创新、大数据监督方面探索出不少新模式,破解减刑假释、财产执行、涉海涉渔社矫等领域长期存 在的痛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 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随最高人民检察院采访团走进浙江,参与"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巡礼·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集中 采访,了解到浙江检察的创新做法。 例如,金华市检察院创新"前置监督+跟进监督"工作机制,用好大数据办案平台,充分发挥数字化工具作用,对假释、减刑全流 程跟踪问效。 (金华市检察院介绍"两项指数"智能评价系统检察端,拍摄:柳宁馨) 借助数字化技术,金华市检察院会同监狱、法院探索运用"悔改表现认定指数"和"再犯罪危险评估指数"(以下简称"两项指 数"),解决长期以来减刑假释审查工作在 ...
最高法答新京报:“立审执”一体化推动保全案件大幅增长
新京报· 2025-04-07 10:52
文章核心观点 最高法通过“立审执”一体化协调配合举措解决“执行难”问题,2024年执行案件出现拐点,该协调机制成效显著 [1][3] 举措内容 - 最高法去年8月印发《关于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的工作指引》,要求建立“立审执”一体化协调机制,强化衔接配合,遏制执行案件快速增长 [1] - 具体举措包括强化保全措施应用、加强风险提示和释明引导、开展关联案件检索和信息通知、突出裁判文书主文可执行性、强化审判部门判后督促履行义务、探索保全财产直接扣划、推进财产自行处置、稳慎推进“执破融合”、强化执行异议化解和滥用异议司法规制 [1] - 指导性案例254号明确,对于被保全款项,法院在作出生效裁判后、立案执行前,可根据申请依法作出扣划裁定,全额清偿后可向被保全人出具自动履行证明 [2] 成效数据 - 全国法院案件数量增长时,申请执行案件下降6.3% [3] - 执行案件数量下降时,执行完毕率40.13%,增长5.13个百分点,执行到位率54.29%,上升8.1个百分点 [3] - 保全案件同比增长30.8%,民事裁判自动履行率同比增长6.2个百分点 [3] - 执行到位金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3.5%,相当于GDP的1.7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