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略叠加优势
icon
搜索文档
任平:战略叠加优势,如何变为发展胜势
人民日报· 2025-08-06 03:26
区域战略叠加与产业协同发展 - 区域战略叠加优势成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关键驱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叠加效应[1] - 安徽通过战略叠加实现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 过去10年连续跨越4个万亿元大关 外贸规模与创新能力显著提升[1] - 安徽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3年汽车产业链企业营收突破1.5万亿元 连续两年保持20%以上增速 全国汽车出口量中25%为安徽制造[1] 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 -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首位 2024年上半年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双双位列全国第一[1] - 产业定位明确 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坚持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发展路径[2] - 形成完整汽车产业链生态 集聚7家整车企业 3000余家规上零部件企业和1700余家后市场企业 实现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面发展[9] 长三角协同发展机制 - 建立多层次协同机制 从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定期会晤到经济协调会、专题合作会 设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定期明确重点任务[7] - 创新区域合作模式 沪苏浙城市结对帮扶皖北城市 六安与上海松江区共建产业园 滁州南谯区与南京浦口区一体化布局集成电路产业[7] - 推行"超级接口"定位 凭借居中靠东、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构建长三角"4小时产业圈" 降低整车物流成本[3] 省级产业统筹与布局 - 成立安徽省汽车办实施实体化运作 2023年7月启动不增加编制的创新管理体制[9] - 优化省内产业分工布局 形成"合肥-芜湖"双核驱动模式 合肥芜湖承担研发总装 滁州、马鞍山、宣城专注零部件配套和动力电池材料[9] - 出台产业集群建设指导意见 施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避免无序竞争[9] 跨区域产业联动实践 - 推进产业跨界融合 新能源汽车与集成电路联动发展 与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新型显示等领域实现跨界融合[13] - 创新东西部协作模式 贵州刺梨产业通过粤黔协作整合技术、人才、销售链条 发展成为百亿级时尚产业[13] - 构建开放物流通道 共建江海直达运输体系 与上海港建立"联动接卸、视同一港"监管模式 合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成功创建[15] 全国区域差异化发展 - 江苏着力打造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中展现更大担当[3] - 黑龙江坚持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定位 粮食产量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3] - 新疆加快打造亚欧黄金通道 广西向东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向南打好东盟牌 形成陆海内外联动新格局[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