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克 - 斯科尔斯模型

搜索文档
二叉树模型:期权定价的基石
期货日报网· 2025-09-22 00:44
模型背景与演进 - 早期期权交易依赖交易者经验与直觉,缺乏有效定价工具 [1] - 20世纪70年代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提出,为期权定价带来革命性突破,凭借精妙数学推导与市场合理假设获得广泛认可 [1] - 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存在严格假设局限,如标的资产价格遵循几何布朗运动、无风险利率恒定、市场无摩擦等,现实中难以完全成立 [2] - 1979年考克斯、罗斯和鲁宾斯坦提出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采用离散方式刻画标的资产价格变动,将时间划分为多个微小区间,每个区间价格只有上升或下降两种可能 [2] 模型核心假设 - 采用离散时间框架,将期权有效期划分为n个等长时间区间,每个区间长度为△t=T/n,T为期权的有效期 [2] - 标的资产价格在每个时间区间内以一定概率上升或下降,上升因子u>1,下降因子0<d<1 [2] - 市场有效且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 [2] - 无风险利率r在期权有效期内保持不变,投资者可按此利率无风险借贷资金 [2] 单期模型定价机制 - 当前标的资产价格为S0,执行价格K,有效期△t,期末资产价格有两种可能:S0u(上升)和S0d(下降) [3] - 看涨期权价值对应为:Cu=max(S0u-K,0)(价格上升),Cd=max(S0d-K,0)(价格下降) [3] - 通过构造标的资产和无风险债券复制组合,使组合期末价值与期权价值完全相同 [3] - 对冲比率△=S0(u-d)/(Cu-Cd),即Delta值 [3] - 期权当前价值C0=△S0-B,其中B为借入无风险资金金额 [3] - 引入风险中性概率p,非实际概率,而是无套利假设下为方便计算引入的虚拟概率,使所有资产预期收益率等于无风险利率 [4] - 期权定价公式简化为C0=1/(1+r△t)[pCu+(1-p)Cd] [4] 多期模型与递归计算 - 多期模型以单期模型为基础,采用从后向前递归方法计算期权价值 [5] - 先确定第n期(到期时)所有可能标的资产价格及对应期权价值,看涨期权为max(ST-K,0),看跌期权为max(K-ST,0) [5] - 从第n-1期开始,利用单期模型公式,根据下一期两个子节点期权价值、风险中性概率p和无风险利率,折算出当前节点期权价值 [5] - 递归计算至第0期(当前时刻),得到期权当前价值 [5] - 标的资产价格可能取值数量随期数增加呈指数增长,第i期共有i+1种可能价格,对应i次上升和n-i次下降组合 [5] 关键参数确定 - 上升因子u和下降因子d通常基于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率σ确定 [6] - 在风险中性假设下,标的资产价格对数收益率方差需与实际相符,时间△t内上升对数收益率为lnu,下降为lnd [6] - 建立方程组:plnu+(1-p)lnd=r△t 且 p(lnu)²+(1-p)(lnd)²-[plnu+(1-p)lnd]²=σ²△t [6] - 考克斯-罗斯-鲁宾斯坦(CRR)模型中取u=e^(σ√△t),d=1/u=e^(-σ√△t),此时p=(e^(r△t)-d)/(u-d) [6] - 该参数选择使二叉树模型在期数n趋近无穷大时收敛至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保证一致性 [6] 期权类型应用 - 看跌期权定价原理与看涨期权类似,各节点期权价值计算公式变为P=max(K-S,0),S为标的资产价格 [7] - 根据期权平价公式C-P=S-Ke^(-rT),可验证二叉树模型计算结果准确性,或在已知一种期权价值时计算另一种价值 [7] - 美式期权可在有效期内任何时间行使权利,欧式期权只能在到期时行使,美式定价更复杂需考虑提前行权可能性 [8] - 二叉树模型非常适合美式期权定价,可在每个节点判断提前行权是否有利 [8] - 计算节点期权价值时需比较欧式方式持有到期价值与提前行权价值(看涨期权为S-K,看跌期权为K-S),取较大值作为该节点期权价值 [8] 模型优势与局限 - 模型具有直观、灵活优势,离散化框架更好贴合实际市场价格非连续变动特征 [2][10] - 弥补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假设局限,为复杂衍生品定价提供可扩展基础框架 [10] - 随期数n增加,节点数量呈指数级增长,n期模型有n+1个终端节点,高精度定价或多因子模型时计算量急剧上升,可能难以满足高频交易实时定价需求 [9] - 模型结果对波动率σ依赖性极强,输入波动率与实际市场偏差会导致定价显著误差,产生"波动率风险" [9] - 通过算法优化、技术融合,模型应用边界不断拓展,支持全风险、多场景下金融产品估值与风险管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