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左翼文化运动
icon
搜索文档
为时代而歌,“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6 00:06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纪念活动展开,重点讲述了国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以及其在民族精神传承中的作用。以下是按照要求总结的关键要点: 国歌的历史背景 - 《义勇军进行曲》于1935年5月8日正式问世,词谱同时在《申报》《时报》《大美晚报》刊发 [3] - 国歌最初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出现,由导演许幸之在上海市杨浦区荆州路151号拍摄 [3] - 影片结尾男主角高唱国歌的画面引发观众自发合唱,成为经典场景 [3] 文艺工作者的贡献 - 鲁迅通过《且介亭杂文》批判"亡国论",郭沫若在《屈原》中表达抗争精神 [4] - 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号召保卫祖国,文艺工作者用作品唤醒民众 [4]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界总同盟联合文艺工作者开展创作活动 [5] - 上海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中心和摇篮,文艺作品凝聚抗战意志 [5] 纪念活动内容 - 国歌纪念广场举行"大国之声"主题展览,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国歌版本 [6] - 音乐情景剧《励国之歌》重现1935年创作场景,青年演员参与演出 [5] - 展览设置互动装置,观众可通过红色电话机聆听历史版本国歌 [6] 精神传承 - 退休军人代表讲述从边防到海关再到宣讲的工作经历,强调精神传承 [7] - 学生代表表示要继承先辈精神,通过科技报国 [7] - 田汉后人指出国歌具有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体现奋进精神 [7] 注:由于原文内容主要涉及历史文化活动,未提及具体公司或行业数据,故未提取相关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