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吴韵今风入画来——看无锡如何落笔“人文经济学”
新华网· 2025-08-12 06:05
文脉传承与创新 - 泰伯庙会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每年吸引10余万海内外游人参与 激活古老文化记忆 [4] - 全球每4把中高端二胡就有1把来自梅村 该地获"二胡之乡"美誉 并带动鸿腾民乐团等年轻乐队持续涌现 [10] - 无锡精微绣采用八十分之一细丝线工艺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红育培训120多位新绣娘 并走进高校使800多名大学生接触东方美学 [12] - 惠山泥人打造"阿福阿喜"文创IP 锡剧进入20所小学组建"小锡班"覆盖6000多名学生 宜兴紫砂直播基地从业人员超5.5万人且近两年销售规模成倍增长 [14] - 数字投影、无人机表演等新技术在寄畅园、拈花湾等景点应用 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 [15] 工商发展与诚信经营 - 明清时期形成严格商业信用体系 布业公所规定"布匹尺寸质量必须足额" 钱庄实行"见票即付"兑付铁律 [19] - 天天食品公司年产值从300万元增长至3000万元 但坚持工艺升级 每袋面筋多塞一个相当于年送30多万元 [21] - 三凤桥酱排骨坚持选用太湖黑猪肋排 酱料需晒足180天 同时引入智能监控系统确保风味如一 并计划开设融合非遗展示的新店 [22] - 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6万亿元 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10余年居江苏省第一 延续"四千四万"创业精神 [25] - 茂新面粉厂旧址建成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展示百年历史文物"二道并条机" 见证近代百余家现代工厂发展历程 [23] 人才培育与社会建设 - 宜兴走出30多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大学校长和上万名教授学者 体现深厚文教底蕴 [31] - 每年为6万余名高校毕业生提供购房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 连续举办"太湖人才峰会"吸引超百名院士落户 [31] - 洛社镇拥有128支专业志愿服务团队、100余个品牌公益项目和3万余名注册志愿者 一个镇出现7位"中国好人" [34] - 连续多年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称号 注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化教育 [34] - 历史上实业家捐建近百座桥梁推动区域发展 现代"爱心食堂""慈善超市"遍布城乡 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