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大制作电影

搜索文档
被留在原地的大银幕:2025国庆档情绪断层
36氪· 2025-10-09 12:41
2025年国庆档票房表现 - 国庆八天总票房为18.35亿元,与2015年7天18.62亿元的票房水平接近 [1] - 档期内有五部影片票房过亿,平均票价为35.8元,观影人次超过5000万 [1] - 与2019年国庆档超过1亿的观影人次相比,2025年观影人次缩减至五千万出头,下降幅度显著,几乎腰斩 [17] 主要影片市场表现 - 《志愿军:浴血和平》票房为4.88亿元,场均人次16人,平均票价38.4元 [21] - 《刺杀小说家2》票房为3.00亿元,场均人次13人,平均票价39.3元 [21] - 《浪浪人生》票房为2.43亿元,场均人次14人,平均票价37.7元 [21] - 《震耳欲聋》票房为1.78亿元,场均人次16人,平均票价35.6元 [21] 主旋律电影面临的挑战 - 抗美援朝题材因高频出现导致观众情绪耐受度明显下降,叙事情绪被反复消耗 [8] - 主旋律创作需要改变叙事模式,例如《南京照相馆》和《731》凭借个体视角等创新方式合计拿下近五十亿票房 [8] - 观众不再单纯为“正确”买单,需要的是能被打动的理由,传统的民族主义叙事面临挑战 [10] 工业化大制作的内容困境 - 《刺杀小说家2》虽拥有顶级视觉特效,但存在人物动机模糊、情感线失焦、世界观复杂难以自洽等问题 [11][13] - 行业过度将“工业化”理解为技术升级,而非叙事能力的制度化,导致电影失去灵魂 [13] - 在短视频和AIGC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工业奇观的稀缺性被稀释,影片需重建叙事信念而非堆砌特效 [16] 节假日消费趋势与电影行业冲击 - 假期消费重心转向旅行、餐饮、即时分享,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全国出行人次创下新高 [5][17] - 社交媒体加速了注意力分流,电影难以成为社交话题,缺乏“集体发声”的氛围 [19] - 电影在大型节日中不再是叙事核心,而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观众消费心态彻底改变 [5] 行业整体反思与未来方向 - 行业存在三重断裂:主旋律情绪模式减退、工业化内容逻辑失衡、节日消费注意力转移 [20] - 创作者存在“完成任务”或“自嗨”的离地创作现象,导致与普通观众真情实感脱节 [20] - 未来能吸引观众重新投入的并非最大规模的制作,而是最真诚的故事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