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泽文化圈

搜索文档
6000年前最初的上海是什么样
第一财经· 2025-07-11 01:37
上海史前文化发展历程 - 上海史前文化从距今6000多年前开始,经历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区域发展同步 [1][7] - 长江下游地区有三个考古学文化以上海考古发现命名:崧泽文化、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 [9] - 崧泽文化距今5800-5300年,以陶器鼎、罐、豆为主,玉器包括玦、璜、镯等 [9] 考古学文化特征 - 广富林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陶器与良渚文化差异显著,但玉琮有相似性,同时发现南方传统的硬陶 [11] - 崧泽文化时期形成"崧泽文化圈",长江下游地区文化相似性显著,北至安徽凌家滩,南至浙江象山 [13] - 良渚文化时期文化统一性更强,分布范围北跨长江至江苏兴化,南至浙西南,西至皖江地区 [14] 史前先民生活 - 上海最早先民为马家浜文化时期蒙古人种男性,身高约1.63米(男性),女性约1.53米,有划船、跪坐等行为 [15][17] - 先民食谱以稻作为主,辅以菱角、芡实、葫芦等果蔬,动物蛋白主要来自鹿科动物和驯养家猪 [22][24] - 生态环境多样化,包含麋鹿、大象、老虎等动物,以湿地草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19][21] 文化成就与创新 - 上海先民发明石犁和陶甗,石犁提升稻作效率,陶甗实现蒸煮合一,体现农业技术创新 [29] - 崧泽文化陶器工艺精湛,器形规整且装饰丰富,良渚文化黑皮陶雕刻工艺达到更高水平 [30] - 良渚文化高等级墓葬出土玉璧、玉琮、象牙权杖等,纹饰象征权贵身份与宗教权力 [32] 长三角一体化史前基础 - 崧泽-良渚文化共同体形成长江下游早期文明社会基础,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史前文化认同 [14] - 文化统一体北跨长江、南至宁绍平原、西至皖江流域,体现强大文化凝聚力 [14] - 上海作为文化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其考古发现对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具有实证意义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