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行星采样返回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关注 | 梦想的远征
天问二号任务概述 - 天问二号探测器于5月29日凌晨1时31分成功发射 设计任务周期约为十年 主要目标是对近地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 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1][3][4] - 任务包含13个飞行阶段 返回舱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 [8] - 探测器由主探测器和返回舱组成 配备了柔性太阳翼和多种天线以保障能源供应和远距离通讯 [8] 运载火箭技术 -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地球逃逸轨道发射任务 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已提升至5.55吨 [5] - 火箭采用迭代制导和末速修正技术 确保探测器精准入轨 速度偏差不超过1米 [6] - 长三乙火箭是我国首个宇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一型号长征火箭 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 技术创新与工程管理 - 测控系统进行了全自动跟踪改造 借助AI算法提高跟踪性能 [10] - 型号团队通过"双提升"工程提高火箭运载能力和可靠性 发射周期从60天缩减至20天左右 发射队人数从300人降到100人左右 [5][7] - 建立了批量生产管理模式 实现流水线式柔性作业的运载火箭批生产 [7] 科学目标与意义 - 任务将对小行星形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等方面开展研究 有望在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11][12] - 小行星2016HO3是地球的7颗准卫星之一 直径约为40至100米 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 [12] - 主带彗星311P同时具有小行星轨道特征和彗星物理特征 这种特殊现象颇具研究价值 [13] 探测器配置 - 天问二号配置了11台科学载荷 包括相机类、光谱类、雷达类和空间环境类设备 [13] - 针对主带彗星所处的低温低光强环境 特别提升了太阳翼的发电效率 [8]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我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正式启航
环球网资讯· 2025-05-28 22:56
天问二号任务概述 - 我国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首次对近地小行星开展采样返回任务,有望揭示太阳系起源的"原始密码" [1] - 任务周期设计为十年左右,主要目标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以及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2] - 探测器配置了8台科学载荷、2台工程和科学复用载荷以及1台旋转衍射高光谱相机,用于获取科学数据 [4] 探测目标特性 - 小行星2016HO3是地球准卫星,距离地球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公转周期与地球几乎完全同步(365.4天)[2] - 主带彗星311P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内,距离地球约1.5亿至5亿公里,兼具彗星和小行星特征 [2] - 目标天体保留有太阳系形成之初的最原始物质成分,对研究太阳系起源与早期演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4] 工程技术突破 - 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取样、高精度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等关键技术 [3] - 采用三种采样方式:触碰采样、悬停采样和附着采样,并实施"边飞边探边决策"策略应对未知天体特性 [6] - 长征三号乙火箭首次执行地球逃逸轨道发射任务,入轨速度需超过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速度偏差不超过1米 [7] 任务实施计划 - 整个飞行过程包含13个阶段,小行星探测部分耗时约2.5年,预计2027年底完成样品返回 [4][6] - 小行星探测包括9个阶段:从发射段到再入回收段,主探测器将继续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 [6] - 任务实施周期长,风险难度大,工程全线协同攻关确保发射成功 [8]
2029年,“毁神星”将与地球擦肩而过
科技日报· 2025-04-24 01:08
小行星阿波菲斯2029年飞掠事件 - 2029年4月13日小行星阿波菲斯将以3.2万公里距离飞掠地球 比静止轨道卫星更近 最初撞击概率为2.7% 后续观测确认无碰撞风险 [1][2] - 小行星直径约340米 长度约450米 欧洲和非洲地区肉眼可见 最明亮时可点亮地球黄昏 [2] 国际航天机构探测计划 - NASA的OSIRIS-APEX探测器已启程 计划2029年4月2日抵达500万公里处开始观测 6月5日进入环绕轨道开展18个月探测 可能启动推进系统扰动小行星 [3][4] - ESA规划RAMSES任务 待2025年11月批准 若通过将于2028年4月发射 2029年2月前抵达并开展半年伴飞观测 配备高清摄像头和两颗立方体卫星 [5][6] - JAXA的DESTINY+任务拟2028年发射 主要目标为研究法厄同小行星 2029年初将顺路拜访阿波菲斯 [6] 科学研究价值与目标 - 联合国防将2029年定为国际小行星意识与行星防御年 探测有助于解行星形成和生命起源奥秘 地球早期水和生命可能源自小行星撞击 [2][3] - 科学家计划通过地面雷达精确测量大小形状轨迹 研究地球引力对自转影响 潮汐力可能引发小行星地震和山体滑坡 [2][6] - 美国西南研究所提出阿波菲斯陨石坑实验 通过撞击观察内部结构和力学特性 非大幅改变轨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