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策略

搜索文档
从柯淳到刘萧旭,短剧演员被谁“锁”了?
36氪· 2025-10-11 11:22
行业核心观点 - 短剧行业竞争焦点已从剧本转向演员,演员成为影响剧集流量和分账能力的核心资产,行业进入“抢人”阶段 [1] - 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向精品化,资源正在重构,演员价值衡量标准将趋于多维化,竞争最终将走向“养人”与“用人”的深水区 [43] 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 短剧市场呈现高产能特征,月产二三十部短剧是行业常态,导致演员片酬上涨、档期紧张 [9] - 红果平台已成为短剧内容最大的供应平台,其分账政策对头部演员具有显著吸引力 [7][34] 公司战略:人才储备模式 - 部分公司采用“人海战术”或“铺产能”策略,通过大规模签约新人演员来保障高频内容产出 [13] - 欢瑞世纪通过“新生计划”构建新人筛选体系,三年来收到约24000份简历,签约超100人,并通过自产项目“以演代练” [13][14] - 河马星驰在一个季度内签约30多名演员,优先从合作演员中筛选,注重演员对表演的热爱和敬业度,目标是在第四季度实现签约演员覆盖公司剧集主演 [13][18][20] - 另一批公司选择“头部策略”或“抓流量”,聚焦于签约能扛剧、带流量的成熟演员 [22] - 听花岛签约的17名演员中有6人红果粉丝量超过50万,其签约演员李柯以、曾辉在红果平台分别拥有超过160万和127万粉丝 [22] - 凡酷文化签约的演员陈添祥因《月满西楼》等剧集人气飙升,红果粉丝数已突破120万 [24] - 马厩制片厂与艺粲影视传媒深度绑定,旗下演员刘萧旭因《盛夏芬德拉》大火,该剧播放量突破30亿,主演刘萧旭持续霸榜红果男演员热度第一 [1][22] 演员职业发展路径选择 - 头部短剧演员中,约50%签约公司,另外约50%建立个人工作室或以个人团队方式发展 [28] - 对于成熟演员,签约公司能获得系统性保障,如宣传曝光、营销策略和资源支持,有助于实现长线发展,海西传媒建立了“短剧--综艺、长剧”的双向转换链路 [29] - 对于新人演员,签约公司比例更高,公司能提供稳定的短剧资源、宣传支持、档期规划、剧本评估和风险规避 [32] - 头部演员选择成立个人工作室的主要优势在于收益更可控、运作更灵活,特别是在红果分账政策下,可直接与平台分账,但短板是资源可能受限,公司内部优质项目通常优先签约艺人 [34] 演员生态演变 - 短剧演员生态发生显著迭代,从早期“非科班扎堆、科班瞧不上”的格局,转变为科班毕业生主动涌入 [36][39][41] - 行业门槛从早期的“片酬低、能记台词、有基础镜头感”提升为“片酬提高、演技质感、角色适配度、敬业精神” [42] - 选角逻辑从“低成本优先”转变为“人戏匹配为核心,科班功底成加分项” [42] - 科班演员的态度从普遍排斥转变为主动入局,认可行业发展潜力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