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

搜索文档
智慧治水!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央视网· 2025-09-29 08:32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9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建设的情况。目前,全国大江大河洪水预见期,也就是从发布洪水预报起至预报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从3天延长到10天。 "十四五"以来,水利部门系统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强化了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加快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 知系统,为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监测防控提供实时信息支持。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全国大江大河洪水预见期从3天延长到10天,为成功抵御珠江流域、北江1915年以来最大洪水,海 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七大江河洪水调蓄能力达2104亿立方米 发布会上,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七大江河洪水调蓄能力达2104亿立方米,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 "十四五"以来,全国有398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23条河流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面对复杂严峻的洪涝灾害形势,我国 着力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开工建设一批洪水调控工程,增加防洪库容35亿立方米,实施七大江河干流重要堤防达标建设三年行 ...
加快构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水利治理管理成效显著
央视网· 2025-09-11 02:44
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期间加快构建具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1] - 通过水利一号及多颗遥感卫星组网实现全天候汛旱凌情监测[1] - 运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与激光雷达进行堤坝渗漏管涌外检测[1] - 部署机器狗和机器人用于工程裂缝渗漏等异常情况排查[1] 监测感知系统基础设施 - 形成由31颗遥感卫星、4000余架无人机、100余座水利测雨雷达组成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系统[4] - 地面设施包含13.3万座水文监测报讯站和30余万处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点[4] - 系统覆盖全国范围并实现多维度数据采集[4] 流域防洪能力提升 - 推进七大流域防洪"四预"能力建设[4] - 成功抵御多次流域性洪水事件[4] - 通过原型黄河与数字孪生黄河的物理参数对比检测强化水旱灾害防御系统[6] 模型技术研发成果 - 研发"云—雨"降水预报模型提升降水预测能力[7] - 开发分式洪水预报模型增强洪水预见期[7] - 建立水动力学洪水传导演进模型提高预报精准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