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资酒店品牌摘牌潮
icon
搜索文档
外资五星酒店摘牌潮来了?
虎嗅APP· 2025-09-03 10:29
国际酒店品牌摘牌潮现象 - 厦门威斯汀酒店近期突然摘牌 未发布正式公告且无缓冲期 引发住客赔偿讨论 [4][7] - 凯悦集团在江苏三家地标酒店(镇江341米、无锡328米、徐州核心位置)于6月20日集体摘牌 转为苏宁自营品牌 [10][11] - 南昌绿地华邑酒店(原全球最高华邑)运营十年后于2025年5月31日停用品牌 由本地沃尔顿集团接手 [12][13] - 广州增城保利皇冠假日酒店4月更名为郡雅酒店 回归保利自营体系 系保利半年内第二次与洲际分手 [14] 摘牌潮背后动因 - 摘牌酒店业主多为地产企业或经营不善巨头 受行业下行与现金流压力影响 [17][18][19] - 高端酒店资产出现有价无市现象 如苏州狮山悦榕庄挂牌价不足百万人民币仍难成交 [20] - 外资品牌管理费构成沉重负担 包括基础管理费、激励管理费及强制硬件更新投入 [22] - 品牌方与业主诉求分化:品牌坚持全球标准 业主优先考虑本地盈利与成本控制 [25][26] - 本土酒管品牌(如亚朵、维也纳)提供低成本改造方案 业主自营化趋势加速 [26] 国际品牌在华战略转型 - 国际品牌仍具增长潜力 如厦门翔安将于年底新开由印尼能源巨头投资的威斯汀酒店 [28] - 品牌方加速下沉中端市场:洲际智选假日推5.0模型强调投资回报 瞄准亚朵/全季 [29] - 希尔顿在华超700家在营酒店 其中本土化欢朋超400家、花园近100家 [30] - 凯悦通过嘉轩/嘉寓等精选服务品牌布局交通枢纽与新兴商圈 [30] - 行业逻辑从地产驱动转向运营驱动 核心指标变为现金流与内部收益率(IRR) [31] 行业长期趋势 - 酒店存活关键取决于现金流速度而非品牌光环 消费者更注重体验与价格的确定性 [31][32] - 国际品牌需平衡会员体系导流能力、改造成本弹性与收益确定性以维持竞争力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