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仪器国产化替代

搜索文档
国产仪器的“信任困局”如何破?实验室一线专家拨开迷雾
仪器信息网· 2025-09-03 06:25
政策支持 - 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国产科学仪器产业发展 出台多项支持政策 构建从研发攻关 产业化推进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扶持体系 [2] - 上海市徐汇区2025年8月发布《促进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若干措施》 对平台建设 企业引进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 - 北京市推出"国仪京用"计划 聚焦质谱仪 电镜等国外垄断的高端科学仪器 目标到2027年研制50款以上整机产品并培育2家产值超30亿元的龙头企业 [2] 行业现状 - 大型仪器设备仍以进口品牌为主导 国产仪器占比相对较低 [4] - 科研应用对仪器性能要求极为严苛 以蚊子唾液收集实验为例 单次唾液分泌量不足5纳升 样本获取难度极大 容错率极低 [4] - 科研人员在大型仪器购置决策中更倾向于选择性能经过长期验证 可靠性有充分保障的进口设备 [4] 技术挑战 - 国产仪器在核心参数上已比肩甚至超越部分国际品牌 [6] - 但在测量精度与长期可靠性 关键核心技术壁垒突破 以及高端复杂应用场景下的性能稳定性等方面仍需更长的研发周期锤炼和市场验证沉淀 [6] 发展路径 - 通过"试用-反馈-迭代"机制加快市场验证与推广 [2] -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已逐步开展与多家国内仪器厂商合作 通过引入样机进行实际场景试用 [6] - 需要政策 产业与科研三方协同发力 构建"允许失败 快速迭代 反馈畅通"的创新生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