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噪声监测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噪声监测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噪声监测行业产值同比下降24.8%,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1 01:27
行业定义与范围 - 噪声监测是对干扰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声音及其声源进行的监测活动,主要采用声级计、频率分析仪等设备测量噪声强度,为制定环境标准、开发控制技术及立法提供依据[2] - 监测对象主要包括交通、工业、建筑施工及社会生活噪声源,如车辆、机器设备、施工机械和娱乐场所喧闹声[2] - 监测结果以A计权声级(dBA)表示,采用等效声级、统计声级等评价指标,必要时进行频谱分析[2] 政策环境 - 2023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开展城市噪声治理评估试点,将声环境质量改善规划等噪声相关规划及实施情况、声环境质量状况、噪声监测监管以及污染防治情况等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评估重要内容,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等创建[3] - 2024年1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温室气体、地下水、新污染物、噪声、海洋、辐射、农村环境等监测能力建设,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协同监测全覆盖[3]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主要是原材料提供商,主要包括减振材料、隔音材料、声学材料、以及传感器和控制器组件等[5] - 中游是指噪声监测相关产品及服务[5] - 下游是指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城市环境等[5] 市场需求与规模 - 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及生态环境、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合计受理的噪声投诉举报案件约570.6万件,比上年增加120.3万件[5] - 从投诉类型来看,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占68.4%,同比升高0.9个百分点;建筑施工噪声次之,占24.1%,同比降低1.0个百分点;交通运输噪声占4.3%,工业噪声占3.2%,同比基本持平[5] - 2023年中国噪声监测行业产值达到129亿元,同比上涨11.2%;2024年中国噪声监测行业产值为97亿元,同比下降24.8%[6] 细分市场结构 - 交通运输领域是噪声监测行业最大的需求市场,产值达到43亿元,市场占比达到44%[7] - 工业领域产值达到25亿元,市场占比为26%[7] - 社会生活领域产值达到20亿元,市场占比为21%[7] 竞争格局 - 噪声监测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格局,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进入噪声监测领域,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噪声监测产品和服务[8] - 国外企业如霍尼韦尔、西门子等企业凭借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定份额[8] - 国内领先企业在噪声监测领域逐渐崭露头角,他们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在噪声监测市场占据重要地位[8] 主要企业 - 杭州兆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是一家专注于声学测试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覆盖超40个下游细分行业,远销超80个国家,客户包括华为、三星等知名企业[9] - 四川三元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致力于声环境领域的全产业链科技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通风隔声窗、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及定向传声设备[9] 技术发展趋势 - 未来噪声监测行业相关设备将更加智能化、网络化,实现远程监控、数据分析与预警功能的深度融合[10] - 通过5G与边缘计算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处理;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噪声污染的自动识别与预警[10] - 噪声监测设备将与其他环境监测设备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提升环境治理效率[10] 服务模式演进 - 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定制化与个性化噪声监测服务将成为市场主流[11] - 企业需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与场景,提供针对性的监测方案与数据服务[12] - 企业可通过建立客户反馈机制,不断优化服务内容与质量[12] 数据管理方向 - 随着噪声监测数据的不断积累与分析,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将成为趋势[13] - 通过建立统一的噪声监测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可提高监测效率与准确性,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3] - 政府可建立城市噪声监测大数据平台,整合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的噪声数据,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