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槽特大地震

搜索文档
日本人,焦虑地等待一场大灾难
36氪· 2025-07-09 13:05
日本旅游业影响 - 7月赴日航班大幅减少 香港台湾韩国等地游客取消行程 香港旅行社日本游订单同比减半 6月下旬至7月上旬预订量骤降83% [3] - 末日恐慌导致日本入境旅客人数下滑 预计造成5600亿日元(约258.7亿元人民币)经济损失 [4] 地震预言事件 - 1999年漫画《我看到的未来·完全版》预言2025年7月5日海底断裂引发三倍于3·11地震的海啸 2021年再版添加该内容后引发社交网络传播 [4][7] - 吐噶喇群岛两周内发生800多次地震 现象与2011年大地震前夕相似 加剧公众恐慌 [7][19] 南海海槽地震风险 - 未来30年南海海槽发生8级以上地震概率达80% 预计死亡30万人 东京将受海啸冲击 大阪等10余城市遭直接破坏 [8][18] - 南海海槽长700公里 与日本东海岸线平行 正对东京名古屋等人口稠密区 2011年3·11地震使东海岸线东移4米 [15][18] - 2024年7月日向滩7.7级地震可能加速南海海槽地震进程 6月恶石岛两周记录1000多次地震 7月4日发生5.5级地震导致98名居民撤离 [18][19] 城市灾害脆弱性 - 东京等大城市处于南海海槽五个分段范围内 城市化程度越高地震死伤越严重 1923年关东7.9级地震摧毁明治时期建筑 造成14万人死亡 [21][25][26] - 2023年东京投入超1000亿美元防震设施 但灾难可能突发于大阪神户或福岛等非预期区域 [29] - 小城市灾后重建资源远少于大城市 福岛3·11海啸10年后仅30%居民满意重建进度 双叶町2022年重开后仅20人回迁 [29][31][34] 社会经济影响 - 地震导致房产贬值 老式木结构房屋抗震差 福岛核事故区房屋沦为野生动物栖息地 东北地区长期被视为低活力区域 [31][34][35] - 灾难余波深远影响民众心理 日本人对"大地震何时到来"的焦虑已融入日常生活 [36]
从“日本末日大地震”传言看预测之难
环球时报· 2025-07-06 22:50
地震预测传闻的起源与传播 - 日本7月5日毁灭性大地震的传闻源自漫画家龙树谅1999年出版的《我所看见的未来》一书,书中记录了"预言梦",其中一则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时间巧合[1] - 书中描述2025年7月5日凌晨4时18分将发生毁灭性地震,海啸危害相当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3倍,日本太平洋一侧1/4到1/3将被吞噬[1] - 鹿儿岛地区吐噶喇列岛近期发生1329次烈度1级或以上地震,包括7次3级以上和一次5.3级地震,加剧了民众恐慌[2] 日本官方与科学界的回应 - 日本气象厅强调地震预测必须包含时间、地点和规模三要素,目前科技水平无法准确预测[3] - 东京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罗伯特·盖勒指出无科学证据支持该预言,气象厅明确鹿儿岛地震与传言无因果关系[3] - 漫画家龙树谅在新书《天使的遗言》中澄清"7月5日"仅是记录梦境的日期,书中具体描述为出版社编辑擅自添加[3] 日本的地震风险背景 -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每年经历约1500次地震,全球6级以上地震中日本占1/5[4] -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造成超过1.8万人遇难,福岛核泄漏影响持续至今[4] - 日本政府警告"南海海槽特大地震"风险,最新研究显示其可能造成292万亿日元经济损失和29.8万人死亡[5] 科学界对地震预测的局限性 - 当前技术仅能提前数十秒预警地震或评估长期概率,无法精准预测具体日期和地点[6] - 美国地质调查局承认尚未发现可靠的地震规律性预测方法[6] - 地震预测涉及多学科,人类对地下复杂过程的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实验室模拟和规律验证受限[7] 地震预测的现状与方法 - 日本政府数据显示南海海槽30年内发生8级以上地震概率为82%,较2024年上升1%,该预测基于地面隆起与沉降模式分析[7] - 现有地震预警系统利用纵波与横波传播速度差,为公众争取几秒至几十秒避险时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