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都史

搜索文档
高亮赶水:运河畔的京华烟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30 22:13
高亮赶水传说的文化内涵 - 传说核心情节是明朝将领高亮为北京城追回被龙公龙母运走的水源,但错扎水篓只留下苦水,最终牺牲[6] - 传说虚构了山东籍将领高亮,反映清朝以来山东籍水夫主导北京卖水行业的历史[8] - 通过艺术化手法解释高梁桥得名原因,虽非史实但反映了北京民众对水资源的珍视[6] 北京历史上的水资源状况 - 北京长期面临缺水问题,直至21世纪南水北调中线通水才缓解[6] - 清中期北京城内有水井795口,平均每2.4条胡同1口井,但苦水井占很大比例[7] - 甜水价格昂贵,《燕京杂记》记载"居长安者不怕米贵而怕薪水贵也"[7] 高梁河与高梁桥的历史地位 - 高梁河至晚于三国时期得名,高梁桥建于元代,得名于跨越的高梁河[9] - 金代利用高梁河漕运保障中都粮食供给,成为都城"生命线"[9] - 元代郭守敬水利工程利用高梁河河道引水入积水潭,支撑大都建设[10] 高梁桥的旅游与文化价值 - 明清时期高梁桥是京城著名游览胜地,清明时节游人"以万计"[11] - 民国时期成为平民消夏胜地,1935年增设游船设施[11] - 现存桥体保留闸槽等元代建筑构件,2013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 传说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 传说可增强公众对高梁河作为大运河组成部分的认知[13] - 2017年北京将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写入城市总体规划[13] - 传说传承为当代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动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