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滞后效应

搜索文档
中年危机感开始在美国年轻人之中蔓延
财富FORTUNE· 2025-09-07 13:07
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现象与背景 - 四分之一人生危机概念由千禧一代提出 指年轻人过渡到成年期时经历的焦虑 迷茫和自我怀疑时期 [2] - Z世代成为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典型代表 表现为职业倦怠长期斗争和对职业发展持务实怀疑态度 [2] -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工作文件发现年轻人绝望感水平远高于中年人和老年人 颠覆了传统心理绝望与年龄的驼峰形关系规律 [2] 研究数据与发现 - 研究发现12-25岁人群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尤为明显 年轻女性群体更为严重 [3] - 40岁以下劳动者心理健康状况比非劳动者更差 25岁以下群体现象特别严重 [5] - 1993-2023年BRFSS和2008-2023年NSDUH调查显示在职年轻人群绝望感大幅上升 劳动者年龄越小心理困扰案例越多 [6][7] - 绝望感曲线从驼峰形变为下降曲线 随年龄增长稳步下降而非在中年达到峰值 [6][7] - 年轻劳动者绝望感上升始于2012-2014年期间 即大衰退结束后不久 [9] 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 就业不稳定性加剧 劳动者工作掌控权和自主权减弱 技术变革加速与职场数字化监控趋严 [9] - 工资涨幅相对生活成本停滞 集体议价能力减弱 零工经济不稳定性上升 [9] - 住房 医保相对价格和学生债攀升导致绝望感 尽管实际工资增长 [18] - 年轻人健康状况恶化 社会孤立和肥胖问题严重 自杀率持续上升 [18] - 斯坦福大学研究显示自2022年末以来年轻人被招聘到高AI自动化岗位比例下降 [12] 劳动力市场表现 - 年轻劳动者失业率始终高于平均水平 2022年以来应届毕业生失业率超过整体失业率 [10] - 全球约2.89亿年轻人既未工作也未参与教育或培训 经济收入受限 [10] -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调查显示67%劳动者称幸福感较疫情前下降 年轻人评分更低 [12] 学术研究与理论支持 - 研究引用简・滕格关于年轻人职业道德下滑的发现 以及安妮・凯斯和安格斯・迪顿的"绝望之死"理论 [5] - 提及乔纳森・海特关于智能手机成瘾与青少年抑郁关联的研究 以及罗伯特・帕特南的社会孤立理论 [5][6] - 布赖森提出工作价值概念 认为幸福感与自我实现高度相关 而年轻人群工作岗位质量下降影响幸福感 [17] 全球关注与应对 - 联合国高度重视年轻劳动者危机问题 计划于10月底举办研讨会 乔纳森・海特和罗伯特・帕特南等学者将出席 [18] - 英国数据同样显示明显趋势 医疗从业者和经济学家在不同术语下观察到一致的心理健康恶化现象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