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播分离

搜索文档
平台腰斩版权剧?
36氪· 2025-08-04 00:21
视频平台战略调整 - 视频平台正从版权剧转向自制剧和定制剧 资源倾斜明显 版权剧份额持续收缩 [1] - 平台采购版权剧份额已降至个位数 采购标准增设"一线导演/演员背书"等隐形门槛 [4][6] - 战略逻辑在于掌控全产业链 边缘化外部采购模式 聚焦精品内容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15] 中小制作公司困境 - 中小公司因无法满足平台新标准而陷入生存危机 园区内多家公司数月无新项目启动 [2] - 平台采购份额收缩直接切断了中小公司收入来源 项目策划通过率不足10% [4][6] - 老IP转卖困难 网文和短剧市场迭代加速 导致积压IP价值归零 [1][2] 行业格局重构 - 头部制作公司从"厂牌模式"转向"工厂模式" 制作流程标准化以适配平台需求 [7][9] - 平台深度介入创作环节 从剧本开发到后期制作均拥有决定性话语权 [7] - 资源向头部集中形成固化壁垒 年轻创作者缺乏独立操盘机会 [9][11] 历史经验对比 - 当前平台全产业链掌控战略与当年电视台垄断模式高度相似 [15][17] - 历史证明制播分离模式能激发创作活力 如《甄嬛传》《潜伏》等爆款案例 [17] - 行业呈现周期性特征 当前调整可能为未来新模式探索铺垫 [11][17] 创作生态变化 - 2019-2021年平台"唯数据论"有所缓和 但转向"大导演/编剧论" [9] - 头部创作者被限定在舒适区 家庭剧导演难尝试悬疑题材 创新表达锐减 [11] - 标准化生产导致创意磨灭 但平台认为这是保证内容质量的必要代价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