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因子改进

搜索文档
从预测业绩出发构建高增速组合与稳健组合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04 03:42
报告核心观点 - 从预测业绩出发构建高增速组合与稳健组合,通过多维度分析筛选股票池并构建组合,同时提出新方法改进分析师因子以提升选股效果 [1][68] 已知当年利润增速的股票组合表现 - 在中证全指样本空间内筛选样本,假设已知当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组构建组合,2011/12/30 - 2025/4/30回测显示,当年利润增速十分组下前四组年化收益分别为22.78%、21.63%、15.77%、13.20% [6][10] 分域筛选当年预期利润高增速的股票池 - 在中证全指样本空间筛选样本,按是否有分析师覆盖分两个子样本空间筛选,得到域1和域2两个股票池,2011/8/31 - 2025/4/30回测期间,域1平均有567只股票,域2平均有124只股票 [18][20] - 2011/12/30 - 2025/7/31回测期间,域1和域2股票等权组合长期年化收益接近,域2市值下沉大,受小微盘影响大,域1年化收益12.22%,域2年化收益13.47% [23][25] - 域1和域2当年利润增速中位数分别为37.07%、38.03%,与全市场利润增速十分组下第三组相当,行业分布接近,在医药等行业权重配置高 [28][32] 分域构建高增速组合与稳健组合 高增速组合构建 - 域1筛出一致预期业绩增速前50%样本,根据一致预期业绩变化因子选股,2011/12/30 - 2025/7/31回测期间,域1股票池定期更新构建组合,持股数量增多年化收益稍有下降但可控,不同持股数量下市值中位数及换手率差异不大 [42][44][47] - 以持股50只为例,高增速组合年化收益23.34%、夏普比率0.82,多数年份跑赢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 [52][53] 稳健组合构建 - 域2筛出业绩加速度前50%样本,根据波动性因子选股,2011/12/30 - 2025/7/31回测期间,域2股票池定期更新构建组合,持股数量增多年化收益稍有下降但可控,不同持股数量下市值中位数及换手率差异不大 [42][60][61] - 以持股30只为例,稳健组合年化收益23.56%、夏普比率0.85,2019年以来持续获正收益 [60] 分析师因子的改进 - 提出新方法计算分析师因子,考虑业绩披露时点下盈利预测调整,以小熊电器为例说明旧方法可能使用失效数据 [68][69] - 重构一致预期净利润变化和分析师盈利上调比例两个小类因子,回测显示改进因子选股效果更好,如一致预期净利润变化改进因子在中证全指的Rank IC均值从3.36%提升到3.97% [71][74]
基准约束下,构建新红利增长组合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4 09: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在基准约束下调整红利增长组合,构建新红利增长组合并探索港股红利增长策略,同时改进分析师因子计算方法以提升选股效果 [8][12][31][4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准约束下调整红利增长组合 - 5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行动方案》,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基金公司评价、高管及基金经理考核与业绩比较基准密切相关 [8] - 2016 - 2024年原红利增长组合相对中证红利指数年化跟踪误差9.08%,新红利增长组合为5.82% [8] 新红利增长组合的构建 - 从过去三年分红比例稳定且盈利预期增长、过去连续两年分红金额增长且盈利预期增长两个维度筛选预测分红增长股票池,2016年以来平均含572只股票 [12][13] - 在股票池内先按过去三年平均股息率选前100只股票,再按成长因子选前50只构建组合,个股按最近年度股息率加权 [17][18] - 2016/1/1 - 2025/5/31回测期,新红利增长组合年化收益率12.08%,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为6.84%,年化超额收益5.24%,2016年以来均有正超额收益 [19] - 新红利增长组合历史股息率与中证红利指数接近,未来一年加权股息率略高 [23] - 行业分布上与中证红利指数偏差较小,在交通运输等行业低配,银行等行业超配 [25] - 市值分布相比中证红利指数偏小,但绝对市值偏大 [28] 港股红利增长策略的初步探索 - 后验视角测试,在港股通样本池筛选当年分红增加股票构建已知分红增长组合,2014/12/31 - 2025/4/30回测期年化收益率14.21%,基准组合为8.28%,年化超额收益5.92%,2015 - 2024年基本每年有超额收益 [33][34] - 利用简单动量构建红利增长策略,在2014/12/31 - 2025/4/30回测期表现接近,未跑出较好超额收益,策略无效 [37] 附录:分析师因子的改进 - 提出新方法计算分析师因子,考虑业绩披露时点下盈利预测调整,以小熊电器为例说明旧方法可能利用失效数据 [42][43] - 重构一致预期净利润变化、分析师盈利上调比例两个小类因子并测试选股效果变化 [45] - 回测显示改进后因子选股效果在部分指标上优于初始因子 [47][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