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对外担保制度

搜索文档
电科院: 对外担保制度
证券之星· 2025-07-03 16:26
公司对外担保制度总则 - 公司制定对外担保制度旨在规范担保行为,控制风险,保护财务安全和投资者权益,依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1] - 对外担保定义为公司以第三人身份为他人提供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形式,包括对子公司担保,但不包括为自身债务担保[1] - 担保原则强调慎重、平等、自愿、诚信,禁止控股股东强制公司提供担保[1] 对外担保条件 - 董事会需在担保前全面调查被担保人经营状况、资信、财务数据及行业前景,必要时引入外部风险评估[1] - 关联担保需具备商业逻辑,经董事会审议披露后提交股东会[2] - 为控股/参股公司担保时,其他股东应按出资比例提供同等担保或反担保,否则需披露原因并论证风险可控性[2] 审批流程 - 所有对外担保必须经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财务部为统一受理及初审部门[3][4] - 特定情形需股东会审议,包括担保总额超净资产50%、总资产30%,或单笔担保超净资产10%等[3] - 董事会审批需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同意,关联股东表决时需回避[4][5] - 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担保符合条件可豁免股东会审议[4] 执行与风险管理 -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署担保合同,需在3个工作日内备案[6] - 财务部负责日常管理,被担保人逾期需制定应急方案并追偿[6][8] - 独立董事可聘请中介机构核查异常担保情况[8] 信息披露 - 担保事项需按监管规定披露,董事会秘书负责具体执行[9] - 被担保人逾期15交易日或出现破产等情形时需立即披露[8] 责任与附则 - 董事及高管违规担保需承担法律责任,无论是否造成实际损失[9] - 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视同公司行为,适用本制度[9][10] - 制度自股东会通过生效,解释权归董事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