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共资源循环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观礼座椅“再就业”,不仅是物尽其用(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9-18 22:12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9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景观元素的二次复用,是依据新场景精准适配的结果。这么做,既符合现实需 要,又能为相关场景添彩;既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循环利用,又能让相关景观元素在新场景中焕发出新的 生命力。比如,首钢园分到的1508把座椅,就完美匹配工业遗存与现代时尚交融的风格特色,有"1+1 >2"的视觉效果与功能体验。这种"得当"与"融合",体现出公共管理在精细化、可持续方向上的进阶。 绿色、节俭和务实理念,贯穿于此次抗战纪念活动始终。比如,当天的礼炮,运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 使得鸣放后无固态外抛物,真正做到了环境零污染。 景观元素再利用的故事,诉说着一个大国对资源的珍惜、对人民的贴近,以及将国家宏大叙事融入群众 日常生活的努力。中国正用这样的细节向世界表明:真正有意义的宏大,不仅在于盛典的辉煌瞬间,更 在于如何让这份辉煌化为绵长温暖的日常之光,照耀每个普通人的平凡时刻。 (摘编自《浙江日报》) 天安门广场阅兵观礼座椅,最后去哪儿了?据《北京日报》报道,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会场 的室外空间,随处可见一排排红色座椅,不时有游人坐在 ...
服务国之盛典也是提升城市治理的契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2 01:08
重大活动服务保障能力 - 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展现极强的动员力、组织力和行动力 依托组织架构持续完善和城市文化日常涵养[2][3] - 服务保障工作包含35项重点任务清单、上千条动线、数千个模块和13万字流程方案 展现高度繁复性和精密性[2] - 北京以首善标准完成服务保障任务 体现高度政治意识和卓越组织能力[2] 资源复用与长期效应 - 大规模复用工作有序推进 包括广场红旗阵、近5万把观礼座椅、地毯和长城年号台等景观元素[3] - 观礼座椅已在首钢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公共场所再利用 实现公共资源循环利用[3] - 服务保障经验可应用于基层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 如"秒级流程""丝滑协同"和"特殊智造"等技术嵌入日常[3] 市民参与与城市治理 - 市民积极参与活动筹办 包括理解配合交通管制、志愿者日夜忙碌和8万羽和平鸽由数千鸽友提供[2][4] - 北京形成独特城市治理品牌 如西城大妈、朝阳群众等自治组织和楼管会、小院议事厅等居民议事平台[4] - 群防群治和共治共享成为城市治理重要抓手 促进双向奔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记忆[4] 城市形象与发展 - 北京作为大国首都和国际交往中心 是向全球展现中国的窗口[4] - 现代基础设施是城市筋骨 治理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城市灵魂[4] - 将服务保障与城市精细化治理结合 镌刻城市红色基因和集体记忆温情[5]
天安门广场阅兵观礼座椅,最后去哪儿了?
环球网· 2025-09-10 07:23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开幕 室外空间设置大量红色座椅供游客休息[1] - 座椅来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天安门广场临时观礼台 通过资源复用实现价值延续[3] - 北京市系统性复用核心景观元素 涵盖红旗阵 观礼台座椅 地毯 长城年号台等 践行节俭办会理念[12] 座椅分配与改装 - 首钢园接收1508把座椅 加装钢板底座提升稳定性 与工业遗存风格融合[5] - 北京通州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新增多排座椅供游客休息[7] - 丰台区整体接收4个观礼台 应用于紫谷伊甸园和魏各庄民族文化园 其中民族文化园将观礼台作为演出观众席[9][10] - 通州区将接收4个观礼台安置于运河区域 平谷区接收2个观礼台融入自然景观[16] 复用规模与分配方案 - 近5万把座椅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 按丰饶金 城墙红 橄榄绿三色调配适配不同场景[15] -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接收4700余把绿色座椅 将应用于陶然亭公园 紫竹院公园 玉渊潭公园等[16] - 北京市教委接收9000余把红色座椅 分配至多所大中小学校用于礼堂和教学活动[16] - 北京市体育局整体接收临时观礼台和座椅 用于训练集会和赛事活动[16] - 红旗阵整体分配至全市多所学校 激励师生传承精神[14] 资源效益与实施策略 - 优先采取原貌整体复用策略 注重与现有空间风貌有机融合[12] - 通过规模化精准化复用促进公共资源循环利用 降低活动成本[16] - 钢板底座改装方案通过锚定设计实现座椅自然稳固与安全[5] - 观礼台原有高低坡度特性契合演出观众席功能需求[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