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崇拜

搜索文档
丰子恺五十年忌:朝向内心的流亡
经济观察报· 2025-09-16 08:18
(原标题:丰子恺五十年忌:朝向内心的流亡) 大陆之外,丰子恺的文化声誉,则较少被此类宏大叙事遮蔽。1970年代,香港作家小思发现了丰子恺漫 画及散文的价值。她遂成为香港首位向大众推介丰子恺的学者,并与晚年的丰子恺建立了书信联系。小 思回忆道:"那时,我为漫画配上文字的文章,刊登于《中国学生周报》,在选取丰先生的漫画时,我 都是面向年轻人而选材。我借文字带领那些不认识丰先生的漫画画意的年轻人,进入画中。"在丰子恺 作品于大陆重新结集出版前的1977年,她就已在香港编辑、整理丰子恺的闲适散文及其他文字作品并付 梓。 与此同时,大陆的报刊上也开始出现解冻的信号。1978年8月23日,上海《文汇报》以《丰子恺遗作》 为题发表一幅画作。不久后,在丰子恺亲属与友人的共同努力下,一篇丰子恺的生平小传于北京的《新 文学史料》杂志见刊。但迫于彼时大陆的文化氛围,人们必须审慎地处理丰子恺留下的文化遗产。因此 我们可以看到,1983年,丰子恺之女丰一吟编选出版父亲的首部散文作品集时,与佛教相关的内容遭到 大面积删除。 不过,随着思想环境的变化,198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丰子恺的出版物愈发丰富,丰子恺研究也逐渐有 了更多元、丰富的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