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轨卫星商业逻辑
icon
搜索文档
航天新材料系列报告之一:低轨卫星的商业逻辑
五矿证券· 2025-05-09 06:12
行业投资评级 - 评级:看好 [4] 核心观点 - 低轨卫星未来主要需求在于通信服务 用户需要其带宽和信号覆盖的服务 [1][12] - 相比地面基站 低轨卫星覆盖成本更低但带宽成本更高 5G基站覆盖成本4.6万元/平方公里 带宽成本146元/Mbps 低轨卫星覆盖成本2.9元/平方公里 带宽成本2345元/Mbps [1][17][19] - 低轨卫星能以较低成本实现全球网络覆盖 全球部署1万颗卫星需4690亿元投资 而5G基站覆盖全球陆地面积需8万亿元 [2][22] - 低轨通信卫星业务适合地广人稀场景 如美国、拉丁美洲等 "一带一路"152个国家总面积9685万平方公里 中国在外务工人员54.5万人 密度178人/平方公里 符合地广人稀特征 [3][23] 行业需求分析 - 通信卫星数量远超其他类型卫星 SpaceX星链一期计划1.2万颗 二期4.2万颗 中国GW计划1.2万颗 G60计划1.5万颗 [12] - 用户通信需求本质是带宽和信号覆盖 传统基站难以在地广人稀地区提供服务 低轨卫星作为覆盖广度的补充 [16] 成本对比 - 从1G到5G 基站覆盖成本上升但带宽成本下降 3G/4G/5G面积成本分别为4966/2829/46473元/平方公里 带宽成本分别为195000/553/146元/Mbps [17] - 低轨卫星面积成本2.9元/平方公里 仅为5G基站的1/16000 但带宽成本2345元/Mbps 是5G基站的16倍 [19][20] 商业逻辑 - 理论最少需25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 实际考虑冗余设计需更多 如虹云工程计划156颗 铱星在轨75颗 [22] - 按120美元/人/月收费 5年卫星寿命 1374万用户可覆盖1万颗卫星建设成本 星链在230-300万用户时实现盈亏平衡 中国星座计划预计1600万用户可达盈亏平衡 [2][22] 应用场景 - 地面基站覆盖成本过高 地广人稀地区性价比低于低轨卫星 美国、拉丁美洲是典型市场 [23] - 中国自主可控的低轨通信卫星符合"一带一路"安全需求 未来与沿线国家经济联系加强 用户基数有望扩大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