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戏曲传承与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星辰夜读丨梆声不息
中国能源报· 2025-10-03 13:04
最初的保定老调,枣木梆子的敲击声骤然响起,清脆而有力、沉实且厚重,只是闹市中用来吸引看客的俗曲小调。然而,随着时光流 转,其渐渐被赋予鲜活的生命,在庄稼人粗糙的手掌中苏醒过来。艺人们手持枣木梆子击节,唱腔高亢激越,仿佛能阻挡行云,直冲 向云霄。在苍茫的白洋淀水面上,在灾年逃荒者行进的土道上,在村庄的戏台之下,梆子声如激昂的号角般响起,深深激荡着无数平 凡却坚韧的人们。 老调自诞生起,就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交织。 在白洋淀上,渔夫与船工常年漂泊水上,风浪的威胁如影随形,一家生计压在肩上,高亢激越的唱腔正是他们的生存现实在艺术层面 的映照。老艺人们说:"水涨一尺,调门高一丈。"这充分说明,在以前遭受水患威胁的艰难处境中,唱腔已成为当地民众表达坚韧精 神的重要方式。面对自然灾害的频繁侵扰,人们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来抒发情感。 清光绪年间,老调与丝弦合班演出,形成了"老调丝弦"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看似只是两种声音的简单拼接,实则是一场艺术生命的 深度交融。丝弦的婉转悠扬,仿若细腻的丝线,轻柔地缠绕着老调那粗犷的筋骨,让老调在激越之中增添了绕梁不绝的韵味。两种声 腔相互缠绕、彼此支撑,老调的刚猛里揉进了丝弦的柔韧,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