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医疗队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既是白衣天使 也是友好使者 陈吉宁与龚正会见援摩医疗先进集体个人代表
解放日报· 2025-09-20 02:37
陈吉宁、龚正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参与援外医疗工作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慰问。陈吉 宁说,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的上海队员远离祖国亲人,克服种种困难,以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救治当地 病人,赢得了赞誉、尊重和信任。这项事业坚持了50年,一批批接力,非常不容易,也很了不起,为你 们感到骄傲。在你们身上,生动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 神,集中彰显了上海城市精神和品格,全社会要向你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援外医疗队"既是救死 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希望大家牢记嘱托,大力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以实际 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不断开创援外医疗工作新局面。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用心用情关心关爱援 外医疗工作者,为大家的工作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市领导华源、陈杰参加会见。 今年是中国向摩洛哥派遣援外医疗队50周年。作为最早参与援外医疗工作的省市之一,1975年9 月,受国家委托,上海单独组建医疗队,定向负责援摩洛哥医疗工作。半个世纪以来先后派出197批、 2025人次的医疗队。广大医疗队员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解除了670万余人次患者的病痛,促进了 摩洛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
“北非花园”开出友谊之花(大使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7-13 22:00
中摩医疗合作历史 - 中国向摩洛哥派遣援外医疗队已持续50年 自1975年9月首批医疗队进驻摩洛哥塞达特市哈桑二世医院 [1] - 累计派出197个批次超过2000名队员 主要来自上海各大医院 [1] - 首批医疗队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医生张柏根担任队长 [2] 医疗成果与贡献 - 累计诊治588万人次 住院收治84万人次 完成手术55万余台 [1] - 帮助建立规范化诊疗流程并捐赠先进医疗设备 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1] -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2023年摩洛哥强震期间坚守岗位 坚持生命至上原则 [1] 人文影响与双边关系 - 医疗队成为中摩民心相通桥梁 当地民众对中国医生普遍表达赞扬和感谢 [1] - 首批医疗队队长与当地护士建立深厚情谊 50年后重逢体现历久弥坚的友谊 [2] - 医疗队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精神 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
“能帮助别人,他的眼里充满了光”(援手)
人民日报· 2025-06-24 22:01
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工作成果 - 张军桥率第二十七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常驻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开展麻醉医疗与教学培训工作[4] - 医疗队在穆欣比利国立医院组织多场麻醉技术专项培训,解决当地麻醉人手短缺问题[5] - 张军桥提出"多收徒弟多传授,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理念,计划建立临床技能模拟中心[7] 医疗技术培训与知识传递 - 张军桥为当地医护人员和医学生提供麻醉技术培训,包括气道管理和中心静脉穿刺技术[8] - 医疗队开展"心跳行动"公益服务,在坦桑尼亚为企业员工进行急救知识讲座和义诊[11] - 张军桥发起"心跳行动"公益活动,在中国已开展400多场急救复苏科普活动[10] 医疗援助与社会影响 - 医疗队发现并资助8岁先天性脐疝患儿路易斯的手术治疗,承担全部医疗费用[8] - 张军桥组织社区义诊活动,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7] - 张军桥的公益行动感染众多医务工作者,组建志愿服务队推广急救知识[10] 中坦医疗合作成果 - 穆欣比利国立医院300余名职工和民众参加张军桥追悼会,表达深切哀悼[5] - 坦桑尼亚卫生部发文悼念,称张军桥的逝世是医学界重大损失[6] - 当地医生评价张军桥"将现代医疗技术从中国带到非洲",其贡献获得过万社交媒体点赞[6]
张军桥:用生命搭建援外之桥(新视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3 23:02
张军桥医生事迹 - 2025年6月15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海边营救溺水女子时因体力透支不幸离世,年仅38岁 [8] - 2020年6月自费购买人体模拟器具在人民广场教授心肺复苏术,发起"心跳行动"公益活动,受益民众达2万余人次 [8] - 2024年年初率第27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抵达达累斯萨拉姆,常驻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开展麻醉医疗与教学培训工作 [9] 医疗工作贡献 - 在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培训当地医生掌握可视化气道管理技术、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降低麻醉风险 [10][11] - 组织团队在坦桑尼亚多地开展义诊活动,自费购买医疗物资慰问孤儿院 [11] - 联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向当地麻醉科捐赠价值10多万元的可视喉镜 [11] 个人品质与社会影响 - 长期参与无偿献血,车内常备AED和急救物资 [9] - 为坦桑尼亚8岁男孩取名"齐鲁",象征中坦友谊 [11] - 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11] 职业理念 - 认为挽救生命是医生的职责和使命,不分国籍 [12] - 强调"生命是最看重的",服务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是职业道德 [12] - 将救人视为本能和日常,而非壮举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