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智能体(Personal Agent)
icon
搜索文档
AI和互联网的旷世冲突
36氪· 2025-08-17 23:41
平台主导下的旧秩序 - 互联网底层权力结构体现为注意力权利不对称,用户是注意力的供给方,平台是垄断性代理和加工方,将注意力打包成广告位售卖[4] - 平台掌握三大核心权力:信息优先级设置权(算法决定用户看到的内容)、个人数据使用权(单向收集行为数据构建用户画像)、价值分配权(定义创作者/商家/用户的收益规则)[5][6] - 用户在该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成为"被看见、被分析、被引导"的客体,权利与服务免费性形成对冲[7] 个人智能体引发的新范式 - 个人智能体(Personal Agent)作为用户数字世界的专属代理人,唯一效忠用户利益,颠覆平台中心主义[8][10] - 权力结构从不对称转向对称:广告模式面临终结(Agent自动过滤营销信息除非用户主动同意)、算法目标反转(从最大化粘性转向效率优先)、数据主权回归用户(Agent控制数据分享权限与定价)[10][11] - 技术本质是依赖倒置:平台需通过用户Agent获取许可,而非用户依赖平台访问信息,这一变革由AI算力成本下降驱动[11] AI思维与无人公司的应对策略 - 虚拟先行:商业Agent需在世界模型中与数百万模拟个人Agent预交互,验证价值主张与定价策略的算法适配性[13] - 规模化试错:通过生成数千种API接口和价值证明协议,快速测试主流个人Agent的接受度,试错成本趋近于零[13] - 算力对冲:企业投入算力模拟Agent集群行为,替代传统市场费用,未来护城河取决于对Agent生态的理解深度[14] 行业范式转移的核心结论 - AI驱动的冲突本质是市场主导权再分配,直接挑战平台中心化的数字经济秩序[3][15] - 未来竞争核心转为赢得用户Agent信任,商业交互频次与数据处理量级将推动智能组织和无人公司成为必然形态[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