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铭记历史
icon
搜索文档
主题花坛亮相北京长安街沿线
人民日报· 2025-08-26 22:09
花坛布置与主题 - 北京长安街沿线布置10组立体花坛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主题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 - 花坛布置于建国门至复兴门之间 东侧5组展现中华民族伟大胜利 西侧5组展现新时代伟大成就 [1] - 花坛景观将延续至国庆假期 纪念活动结束后仅进行部分要素调整和植物更换 不大规模变动 [1] 设计特色与技术创新 - 应用100余个新优品种和乡土植物 其中40个新品种为首次亮相 [1] - "乡村振兴"花坛首次使用大片甘蔗 并布置辣椒、生菜、番茄等观赏蔬菜 [1] - "黄河赞歌"花坛以写意国画为基底 融合多种工艺展现壶口瀑布 配合《黄河大合唱》音乐增强视听体验 [1]
北京长安街沿线花卉布置完成
新华网· 2025-08-26 15:33
花卉布置工程 -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长安街沿线布置10组立体花坛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 - 花坛布置范围从建国门延伸至复兴门 主题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 - 花卉布置工程已于近期全面完工 10组主题花坛正式亮相长安街 [2] 主题设计 - 花坛设计生动展现80年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努力的伟大精神 [2] - 通过立体花坛艺术形式表现前仆后继、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 [2] - 具体花坛案例包括建国门"珍爱和平"主题花坛 于8月26日对公众开放参观 [2]
“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是发展进步的重要灯塔”(第一现场)
人民日报· 2025-08-25 22:27
纪念活动形式与内容 - 德国各地举办多场形式多样的纪念与文化活动 包括主题展览、音乐会、朗诵、研讨会等 [1][3] - 柏林勃兰登堡门前露天特别展览以"终于和平了"为主题 展示纳粹投降前后的相关影像 [1][2] - 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博物馆通过图片、实物、影像展览再现历史时刻 吸引世界各地参观者 [1] - 德国作曲家马克·希南创作清唱剧《解放》由6个欧洲国家的艺术家和乐团共同演绎 在柏林市中心设置沉浸式音响装置 [3] - 慕尼黑大学举办"自由合唱"音乐会 演唱根据抵抗组织"白玫瑰运动"成员诗作改编的歌曲 [6] 历史教育与记忆传承 - 纽伦堡审判纪念馆人头攒动 既有外国游客也有德国中小学生 在600号审判厅观看历史影像 [4] - "白玫瑰运动"基金会2024年举行188场专题导览 进入校园举办专题讲座并为教师进行历史知识培训 [7] - 慕尼黑大学主楼设有"白玫瑰纪念展"展厅 通过泛黄信纸、黑白照片、老式打字机和多媒体互动装置展示历史 [6] - 柏林市市长呼吁全社会从纳粹时代吸取教训 共同守护民主与和平 [3] - 历史教育面向青年一代 通过学习和讨论传递记忆 [7] 法律追责与正义维护 - 德国纳粹罪行调查中央办公室自1958年成立以来已协助查明并起诉约7000名战犯 [5] - 该办公室档案保存70多万名被告与证人资料 以及遍布欧洲的2.8万个罪行记录现场 [5] - 法院正准备对数十名当年的同谋提起诉讼 [5] - 纽伦堡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名义追究战争发动者责任 [4] - 东京审判专题展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的侵略扩张和滔天暴行 [4] 国际参与与社会反响 - 纽伦堡审判纪念馆推出"卢森堡协议"专题展 讲述1952年德国与以色列及犹太人索赔组织签署赔偿协议 [4] - 展览留言簿显示国际参观者反对历史无知和遗忘 呼吁为更加公正与人道的世界奋斗 [7] - 纪念活动有大屠杀幸存者亲临仪式提醒铭记苦难 也有年轻父母带孩子感受和平珍贵 [3] - 音乐作品展示历史上的黑暗时刻 战争造成的伤痕难以凭一场"解放"愈合 [3] - 柏林卡尔斯霍斯特博物馆馆长约尔格·莫雷强调不断审视和反思历史是德国重要的历史责任 [1]
南非开普敦华裔青少年互动学习抗战史
中国新闻网· 2025-08-25 14:22
中新网开普敦8月25日电 34名开普敦华裔青少年24日在好望堡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并通过"历史图鉴—时空侦探"等互动环节开展沉浸式学习。 青少年们分为"远征军""飞虎队""亮剑""启明星"和"同盟者"五个小组,象征勇气、协作、智慧与团结。 在老师讲解下,他们系统学习了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了解了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 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等重大事件与英雄事迹。 当地时间24日,34名开普敦华裔青少年在好望堡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图片展》,并通过"历史图鉴—时空侦探"等互动环节开展沉浸式学习。(开普敦华星艺术团供图) 在"历史图鉴—时空侦探"环节,青少年们根据任务线索在展陈图片中寻找答案,通过团队协作厘清历史 脉络、辨识重要史实。随后的"情报接力—穿越烽火线"游戏,则以无声传递指令的方式模拟战时情报传 递。 参与者还选出最令自己震撼的历史图片并阐述理由。一张张记录日军暴行、战士奋战、民众苦难与国际 援助的照片,引发强烈共鸣。许多青少年表示,这段历史让他们更深刻认识到民族苦难与和平来之不 易,也体会到自身与祖(籍) ...
《南京照相馆》马来西亚首映触动当地观众
新华社· 2025-08-24 15:54
电影首映活动 - 中国电影《南京照相馆》于8月24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首映礼 近千名马中两国政商界人士 文化界嘉宾 媒体代表及影迷出席活动 [1] - 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 放映结束后观众神情凝重 部分观众情绪激动 [1] 观众反响与评价 - 马来西亚观众马子明表示影片不仅是历史记录 更是深刻警醒 强调铭记历史和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1] - 马来西亚观众冯嘉伟认为电影致敬中国人民坚韧精神 同时警醒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1] - 中国观众喻俊园指出影片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强调热爱和平与生命 反对战争 [1] 发行方宣传理念 - 马来西亚发行方美加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谢俊江表示 影片旨在向观众传递"珍爱和平"的理念 [1]
突尼斯举办活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新华网· 2025-08-23 08:02
研讨会背景 - 突尼斯国际军事与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与中国驻突尼斯使馆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研讨会 [1] - 研讨会主题为"中突携手推动持久和平" [1] - 数十名中突专家学者及政界人士出席活动 [1] 中突历史合作 - 突尼斯国际军事与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激励一代代中国人为建设强大稳定团结统一的国家而努力 [1] - 中国驻突尼斯大使指出中突都是二战重要战场 [1] - 中方赞赏突方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 [1] - 台湾回归中国被确认为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未来合作方向 - 中突双方将加强团结合作共同促和平谋发展 [1] - 双方致力于增进人民福祉 [1] - 发言嘉宾一致主张世界各国应从历史中汲取经验 [1] - 共同推动世界持久和平稳定成为普遍共识 [1]
“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8-20 22:52
纪念活动与集会 - 韩国首尔举行日军慰安妇受害者纪念活动吸引200余人参与包括受害幸存者及国会政府民间团体人士众人肃立致哀深切缅怀在侵略战争中遭受暴行的女性[1] - 韩国京畿道分享之家举行纪念活动民众胸前佩戴象征慰安妇受害者的黄色蝴蝶低头默哀京畿道知事金东兖指出慰安妇是历史见证者应记住她们唤醒人们对和平和人权的珍视[1] - 日本东京新宿站前举行集会抗议者手持倾听受害者声音否认历史不容原谅等标语严厉谴责日本右翼势力歪曲淡化慰安妇问题的错误行径现场集会者轮流朗读受害者证言讲述悲惨经历并通过集体默哀悼念逝去受害者[2] 政府立场与表态 - 韩国女性家庭部代理长官申英淑强调韩国政府始终坚持受害者中心主义原则把慰安妇问题视为必须负责到底的国家课题[1] - 韩国总统李在明发文指出今年是韩国光复80周年但日军慰安妇问题依然未解决韩国政府将为恢复受害者名誉和尊严尽最大努力他表示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不让类似悲剧重演是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1] - 日本东京造形大学名誉教授前田朗表示日本政府至今未妥善解决慰安妇问题也未向受害者作出充分真诚道歉与赔偿他强调日本政府理应以事实为基础承担应有的历史与道义责任[2] 社会呼吁与批判 - 日本民间力量在神奈川县大阪府等多地举办不同规模集会抗议活动呼吁日本政府反省侵略战争罪行守护和平[2] - 日本社会团体集会人士直言日本侵略行径导致众多受害者但右翼势力至今仍否认历史真正解决方式是必须正视侵略历史直面强征慰安妇和劳工受害者道歉并给予赔偿[2] - 前田朗指出慰安妇相关内容在教科书审定过程中被一再削减导致日本社会在认知层面严重歪曲历史慰安妇问题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遗留问题[2] 受害者现状与历史背景 - 韩国政府登记在册慰安妇受害者共240人其中在世仅余6人[1] - 李在明提及34年前受害者金学顺首次公开被迫成为日军慰安妇的经历不能忘记她的勇气[1]
永不熄灭的延安火炬(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8-16 22:03
油画《延安火炬》创作背景与历史意义 - 作品创作于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及中国革命博物馆落成,由27岁艺术家蔡亮绘制[2] - 主题为"延安军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描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当晚延安军民火炬游行的历史场景[2] - 通过火炬光流、锣鼓声浪和人群动态汇聚欢庆元素,展现中国人民14年浴血奋战后的胜利狂喜[2] 艺术手法与视觉表现 - 以暗夜为背景,用深色调反衬火炬灼灼光亮,形成强烈明暗对比[3] - 采用宽银幕式横幅构图,S形人流动线契合中国"游观"美学传统,营造磅礴气势[4] - 写意性表现与写实性刻画结合:写意笔触使火焰灵动跳跃,写实刻画令人物真实可感[4] - 色彩以红橙色为主调营造火光质感,蓝紫冷色增强空间感并平衡暖色躁动[4] 人物刻画与情感表达 - 以普通军民为主体传递集体情感,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3] - 擂鼓老者喜悦、唢呐汉子激昂、抱孩农妇与女兵亲切交谈、战士搀扶大娘等细节展现鱼水情深[3] - 人物表情动作细致入微,体现胜利后的温柔安宁与质朴生命力[3][5] 创作细节与历史真实性 - 细节源自《解放日报》真实记载:农民撕棉袄蘸油作火把、拆纺车燃烧等非虚构情节[4] - 艺术家深入陕北采风,观察夜间火把行进场景,反复试验光层次变化[5] - 作品体现军民团结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每个人物都贡献力量的集体记忆[4] 作品版本与艺术价值 - 艺术家先后创作多幅同一题材作品,构图相似但主要元素、空间处理及光影运用存在差异[6] - 作品将抗战胜利转化为具象可感的全民狂欢仪式,成为时代精神的视觉记录[2] - 火炬既象征胜利喜悦,也寓意黎明前的黑暗被驱散,如灯塔照亮中国前行道路[3]
通讯|定格共同的胜利——在白俄罗斯重温跨越时空的二战记忆
新华社· 2025-08-16 14:07
展览背景与核心内容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在明斯克开幕 主题为"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1] - 展览精选近70张照片 展示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及中苏并肩作战情谊 [1] - 由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 新华社明斯克分社 新华社江苏分社 中国图片社联合主办 白俄罗斯国立伟大卫国战争历史博物馆协办 [1] 历史事实与数据 - 中国在战争中付出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牺牲 [1] - 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南站致200余名妇孺死亡 伤者不计其数 [2] - 南京大屠杀档案于2018年曾在白俄罗斯展出 本次系再次展出 [2] -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 [2] 国际反响与评价 - 白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副主席强调中国捍卫主权的壮举对全人类命运至关重要 [1] - 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指出日本军国主义自20世纪30年代起侵略中国的事实 [1] - 白俄罗斯第二国家电视台董事长表示白俄罗斯人民对中国苦难感同身受 [2] - "今日白俄罗斯"出版社社长称中国人民的贡献是无价的 [1] 展览意义与使命 - 白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指出在历史亲历者逝去的当下 展览对铭记真相反对歪曲历史尤为重要 [2] - 白俄罗斯共产党代表强调使命是保存历史记忆 防止谎言篡改历史 [3]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表示档案是历史见证和记忆载体 [2]
中国驻土耳其使馆举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招待会暨研讨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16 02:33
外交活动 - 中国驻土耳其使馆在安卡拉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暨研讨会 主题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1] - 土耳其政商学媒各界代表出席活动 姜学斌大使出席并致辞 [1] - 活动现场举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主题图片展 姜学斌大使带领土方嘉宾参观展览 [2][5] 历史认知 - 姜学斌大使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2] - 指出任何试图歪曲二战历史真相或否定二战胜利成果的行径都不会成功 [2] - 表示世界各国人民不会容忍有人试图开历史倒车 [2] 双边关系 - 中土应以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 以史为鉴重温初心肩负时代重任开辟光明前景 [2] - 与会嘉宾认为中土在追求民族自立自强斗争中形成反殖反霸的共同价值追求 [2] - 双方应坚定维护多边主义 共创和平繁荣未来 [2] 国际评价 - 来宾们充分肯定中国为世界和平所作贡献 [2] - 活动通过研讨会和图片展形式深化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