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搜索文档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西藏!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17:46
文化与历史遗产 -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 拥有1300多年历史 是汉藏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4][5][8] - 大昭寺和八廓街是藏传佛教信仰中心 朝圣者通过磕等身长头表达虔诚 [10][12] - 唐卡 藏戏 藏香 编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新媒体实现创新传承 年轻传承人获得稳定收入 [17][19] 旅游与自然景观 - 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之巅" 日照金山景观令人震撼 [23] - 纳木错湖被称为"天湖" 湛蓝湖面与雪山倒映形成纯净景观 [26][27] - 林芝嘎拉村被誉为"林芝桃花第一村" 野生桃林与青稞田交织成"世外桃源"景观 [29][32] - 阿里札达土林拥有层叠的土柱 土塔和土墙 形成史诗级魔幻地貌 [32][33][34] 交通基础设施 - 青藏铁路已运营超过十年 拉林铁路复兴号动车组实现雪域江南交通连接 [40] - 川藏铁路作为"世纪工程"稳步推进 高等级公路网络缩短西藏与内地时空距离 [42][44] 生态保护与能源 -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严格生态保护 藏羚羊数量恢复 雪豹踪迹被红外相机捕捉 [49][51] - 西藏大力发展光伏和风电清洁能源 光伏板形成"蓝色海洋" 贡献国家"双碳"目标 [53] - 嘎拉村通过广东援藏工作队发展文旅产业 创办"绿色银行"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 [55][58] 城市发展与现代化 - 拉萨建设国家级高新区 现代化体育馆 图书馆 博物馆拔地而起 [66][70] - 拉萨河两岸霓虹璀璨 与布达拉宫形成时空对话 城市保留文化内核同时拥抱现代发展 [64][66] -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60年来拉萨涌现团结公园 中华文化公园等新地标 [60][62]
扎根、共生、传承——广东“小芳”的墨脱情缘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01:37
核心观点 - 广东财经大学毕业生黄小芳放弃企业白领工作 2017年通过西藏林芝专项招录赴墨脱县工作 八年间从普通工作者成长为县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通过语言学习、文化融入和工作实践推动民族团结[1][3][4] - 黄小芳将个人成长与边疆建设相结合 通过政协工作平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其家庭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典型范例 工作表现体现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4][6][8] 职业发展轨迹 - 2017年应届毕业时放弃企业白领岗位 选择西藏林芝最艰苦的墨脱县 基于"越艰苦的地方越需要人"的信念[3][4] - 历经八年基层锻炼 从普通工作者晋升为墨脱县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掌握藏语/门巴语/珞巴语三种当地语言[4] - 2024年10月底牵头完成县政协全会筹备工作 在一周时间内高标准完成含选举环节的流程规范与材料准备[8] 工作方法与成果 - 采用田野调查方式深入群众 笔记本记录乡亲急难愁盼问题 通过政协提案机制推动实际问题解决[4] - 2024年9月参与乡村电工队伍调研 走访9个村居形成详细报告 直接促成电工培训班开设[9] - 组织跨省交流活动 2024年8月带队墨脱县政协委员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考察学习[12] 文化融合实践 - 个人家庭成为多民族融合典范 与藏族丈夫相互尊重饮食文化差异 既保留广式老火汤传统也学习制作酥油茶[6] - 2019年春节带丈夫回广东老家 双向传播藏汉文化 向亲友介绍牦牛肉干制作工艺与唐卡寓意 丈夫学习包年粽贴春联[7] - 教育领域注重文化传承 女儿在幼儿园创作"各民族孩子围石榴树"画作 体现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理念[8] 精神传承与创新 - 将"老西藏精神"具象化为日常工作实践 包括"顶着风雨跑社区核数据"的踏实作风和"拿着初稿挨个请教"的谦逊态度[9] - 总结八年墨脱经历为"扎根/共生/传承"三大关键词 强调像不丹松一样把根须扎进群众土壤的工作方法[12] - 通过政协平台构建民族团结"连心线" 使各民族在"你帮我解困 我为你搭台"的互动中形成共同体意识[12]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和西藏的故事
新华网· 2025-08-20 09:21
基础设施建设 - 川藏铁路作为第二条进藏"天路"被多次部署建设 对国家长治久安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深远意义[2] - 拉林铁路作为川藏铁路组成部分 开通四年累计运送旅客超395万人次 运输货物超127万吨[5] - 拉林铁路使林芝至拉萨通行时间从整整一天缩短至3个多小时[4] 生态环境保护 - 雅鲁藏布江水系被定位为生态脆弱的绿地绿肺 坚持保护为主的策略[6][8] - 西藏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1%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以上 主要江河湖泊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13] - 实施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 造林超过100万余亩[13] 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 - 嘎拉村通过跑运输、桃花节分红、土地流转、种植养殖实现家庭年收入超30万元[16] - 八廓街呈现多民族商户"比邻而市"格局 形成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生动写照[17] - 玉麦乡从"三人乡"发展为爱国守边典范 获得"七一勋章"国家级荣誉[21][22]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明确"十个必须" 将生态保护列为第一要务[9] - 202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1] - 通过川藏铁路建设、生态保护、民族团结三大维度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2][9][16]
一碗藏面里的民心密码:巴热村第一书记的“实干经”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01:20
驻村工作成效 - 扎西平措从拉萨市政协干部转任巴热村驻村第一书记,在海拔3700米的村庄完成27件民生实事 [1] - 通过实地走访发现村民需求,包括残障人士辅助器具、秋收饮水保障、医保政策普及等具体问题 [2] - 协调自治区残联捐赠电动轮椅和助听器,企业捐赠300箱矿泉水,并联合医保局开展义诊和药品发放活动 [2]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 解决村委会安保人员值班住宿难题,通过企业赞助建成配备家电家具的新宿舍 [3] - 利用社会资金将荒地改造成"党员之家"活动基地 [3] - 争取到800棵桃树苗与山杏树苗用于城乡环境整治,自费16000元购买花种美化村居环境 [3] 乡村经济发展规划 - 计划开发巴热村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水磨坊、糌粑产业、庄园遗址和摩崖石刻等旅游资源 [4] - 提出将废弃老村委会改造为红色教育基地,发展"林卡经济"带动餐饮住宿和农特产品销售 [4] - 创作文旅宣传歌曲《美丽巴热我的家》提升知名度,促进产业融合形成"经济+党建"发展模式 [4] 产业扶持措施 - 为村民争取10吨优质燕麦种子以提高农业收入 [3] - 关注安保人员冬季御寒问题,筹备冬季制服 [3] - 通过旅游相关产业开发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目标 [4]
8月19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新浪财经· 2025-08-19 12:10
今天《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有:1.【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雪域高原; 2.新华社播 发:格桑花开映山河 团结奋进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系雪域儿女擘画西藏发展纪 实; 3.【"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取得新成就; 4.【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重温抗 战历史 汲取奋进力量; 5.各地"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加速推进; 6.前七个月我国数字新消费蓬勃发 展; 7.【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常山:"石灰村"吃上"生态饭"; 8.丰收时节 特色农产品助农民增收; 9.庆祝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10.我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11.国内联播快 讯: (1)中宣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5年"最美医生"; (2)《关于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 知》近日发布; (3)国家防总针对京津冀辽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4)全国首条自贸区中欧班列 十年开行1378列; (5)江苏自贸试验区六年累计进出口货值超3万亿元; (6)渝昆高铁首座超20公里 特长隧道贯通; (7)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第七届科拍会成交额破200亿元; (8)"和平的回响"人文交 流活动俄罗斯专场 ...
粤港澳青少年新疆行:天山脚下共谱同心圆舞曲
新华社· 2025-08-19 09:07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19日电 午夜时分,沙漠宁静的夜空划过璀璨烟花。以篝火为圆心,粤港澳与新疆的 60多名青少年沙海为席、星河为幕,挽手踏歌。烟花棒在手中划出金色弧线,定格下难忘的青春瞬间。 这是"粤港澳青少年新疆行"文体交流团深入新疆塔克拉玛干N39°沙漠腹地时的一幕。来自澳门慈幼中 学的陈梓谦在社交媒体上向远方的同学分享:"走到哪里都有热情的舞蹈迎接,我们也被深深感染 了。"这场大漠星空下的共舞,成为少年们铭刻于心的青春印记。 "舞蹈是我们的交流语言,"新疆学生阿卜杜吉力力说,"即使素不相识,只要跳起舞来,心就贴近 了。"作为东道主,新疆青少年以舞为媒,热情相邀。而初时略显羞涩的粤港澳小伙伴们,也在跃动的 节奏中逐渐融入,步履从生涩到流畅。 千年丝路,文明交汇。喀什古城的巷道里,时光缓缓流淌,斑斓的画卷在眼前次第展开。青年们走进买 买提大院,木桌上早已摆满馕饼和干果。大院中心的舞台上,阿卜杜吉力力热情地拉起香港学生彭林炜 的手:"同手同脚没关系!"他大方示范着扭颈、转腕的灵动舞姿,笑声在古院回响。 鼓点激越,裙裾飞扬。行至莎车县喀赞其老街,四地青少年刚抵达,便陷入当地民众"以舞会客"的欢腾 海洋。一声声真诚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红星社区幸福密码: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8 12:22
西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60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7个地(市)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市)。 位于山南市乃东区结莎街道的红星社区,作为当地的首个互嵌式城市社区,居住着藏族、汉族、回族等23个民族的1万多名居民。如何让邻里相助、团结友 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汉族姑娘张润枝是红星社区里的针织能手,过去她在路边摆摊卖针织品,时间、地点都不固定。喜欢她手艺的藏族同胞建议她开个小店。退休老干部索朗曲 珍主动腾出自家库房给张润枝做店面,不少人帮她搬货、打理、张贴店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张润枝的针织店开业了。 张润枝和周围的藏族同胞们相处和谐,互称"阿佳",也就是姐妹的意思。为了感谢大家,张润枝也毫无保留地教阿佳们针织技法,学员从最开始的十几个人 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而小店也成为阿佳们平时聊天、沟通友情的好去处。 同样在社区找到家人的还有刘辉。2023年,刘辉从老家四川宜宾来山南创业,做起了厨具用品生意。社区工作人员巴桑次仁看他总是一个人忙里忙外,就经 常过来帮忙。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成了兄弟。 刘辉说,他能开新店多亏了藏族老大哥巴桑次仁。去年,他的厨具生意受到网购的影响,他打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西藏日喀则市举行定日6.8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民房首批入住仪式
中国新闻网· 2025-08-16 12:40
灾后重建进展 - 定日6.8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首批2578户12139人于8月15日入住新居 [1] - 长所乡森嘎村126栋民房在7个多月内完成建设 [2] - 预计8月20日前新增入住1145户8329人 10月底前实现全部入住 [8] 重建工程实施 - 四川、甘肃等地施工人员与当地民众协作完成房屋建设 [4] - 建设过程中出现跨地区技术交流与民族团结协作现象 [4] - 党政军警民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重建工作 [8] 后续规划 - 未来将加快完善产业设施和改善村容村貌 [8] - 计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8]
第十三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暨2025北部湾开海节开幕
广西日报· 2025-08-16 02:14
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概况 - 第十三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于8月15日在防城港开幕,涵盖合唱、器乐、戏剧三个类别的12场集中展演,共有来自18支代表队的2700多名演员参与 [1] - 活动包括开幕式、闭幕式、集中会演及惠民演出多个板块,并与2025北部湾开海节及"活力夜广西"嘉年华防城港主场活动联动举办 [1] - 活动聚焦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向海图强等主题,创作推出新节目,吸引超万名群众报名参与 [1] 活动特色与影响 - 活动坚持基层性群众性惠民性,通过"送文化"带动"种文化",同步进行网络直播,让基层群众成为主角 [1] - 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是全区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自2012年起已成功举办12届 [2] - 截至今年,该活动已实现全区14个设区市承办全覆盖 [2] 文旅融合与创新 - 活动延续群众文艺与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广西旅游年"安排,积极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 [1] - 各地组织群众文化机构深入一线指导节目创作排演,集中展示全区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最新成果 [1]
以色列拟复活“E1区”计划,国际社会强烈谴责
环球时报· 2025-08-15 22:47
以色列军事行动升级 - 以色列安全内阁批准扩大军事计划 军队升级对加沙城的攻击力度 加沙北部大片地区已变成"没有生命的荒地" [1] - 联合国表示以军推进地面军事行动将导致数以千计处于极端困境的家庭被推向崩溃边缘 [1] - 以方继续对联合国关于人道主义危机的指控予以否认 [1] 巴勒斯坦政治派别反应 - 哈马斯 杰哈德 人阵 法塔赫改革派等多支巴勒斯坦政治派别在埃及开罗举行联席会议 [1] - 会议强调需要实现真正而切实的民族团结以应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持续的军事行动和在约旦河西岸的扩张 [1] E1区建设计划争议 - 以色列财政部长提出在"E1区"新建房屋计划 被巴勒斯坦方面称为"种族灭绝 驱逐和吞并罪行的延续" [2] - 巴勒斯坦方面称该计划旨在摧毁巴勒斯坦建国可能性 破坏国土地理与人口连贯性 将约旦河西岸切割成孤立区域 [2] - 巴勒斯坦呼吁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施加制裁以迫使其停止这些计划 [2] 国际社会反应 - 埃及 沙特阿拉伯 约旦 卡塔尔等阿拉伯国家强烈谴责以色列计划 称其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决议 [2] - 欧盟 英国 斯洛文尼亚 土耳其 德国等国家和组织也发表声明表示反对并强烈谴责 [2] -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表示"E1区"建设将切断约旦河西岸南北 严重破坏建立巴勒斯坦国前景 [2] 美国立场 - 美国国务院回应称稳定的约旦河西岸能够保障以色列安全 符合特朗普政府实现该地区和平的目标 [3] - 分析认为美国国务院的模糊回应表明其延续了"避免批评以色列"的政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