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

搜索文档
为了永不褪色的记忆——扬州大学口述史团队十年接力寻访抗战老兵
中国青年报· 2025-08-02 01:31
10年前顶着荷叶走在田埂上时,韩宾伟或许没想到,"铁血夕阳红——抗战老战士口述史"公益团队在今 天依然有人接力向前跑。 7月14日,团队成员在江苏扬州采访抗战老兵朱扬人。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曹伟/摄 在团队现任队长孟舒扬看来,老兵终会老去,但团队记录下的影像、文字、声音,能让他们的故事和承 彼时还是一名大二学生的他,如今已成为一名从事历史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回忆起当年和同伴一起寻访 抗战老兵的场景,韩宾伟有说不完的话:"就像一帧帧画面在我脑海里闪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铁血夕阳红"口 述史团队已经走过了10年时光,一批批青年师生跨越15个省份、寻访近300位抗战老兵、整理口述史料 150多万字…… 2015年5月,正在筹划暑期进行江都近代水利口述史研究的历史学专业大二本科生韩宾伟,被学院安排 了一个"急活儿"。 学校关工委希望能让文学或历史学相关专业的学生,给学校6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退休教师写报道,献 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首篇抗战老兵方建中的图文报道完成后,老师很满意,希望我们能将6位老兵的故事都写出来。"韩宾 伟接下了这个任务。 "每 ...
寻找照片中的TA·抗战胜利80周年|“战争虽然残酷,但我从未害怕”
新华社· 2025-08-01 12:52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42年7月,画面中身着戎装的少年目光如炬、坚定刚毅。他叫王生,那年16岁,刚调到淮海军分区新二团时,战友为他留 下了这张珍贵的军装照。 1942年7月,16岁的王生在淮海军分区新二团。新华社发 王生的家乡在江苏省灌云县。1938年初春,日寇的铁蹄踏破乡村的宁静。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王生失去了除姐姐之外的所有亲人。 姐弟俩辗转流浪,最终在1940年迎来人生转折——14岁的王生毅然加入八路军,投身苏北抗日根据地东(海)灌(云)沭(阳)地区的烽火前 线。作为教导一旅二团宣传队队员,他背着标语袋、提着糨糊桶穿梭战场,将"抗日救国"的呐喊"刷"在苏北大地上,用滚烫的青春唤起无数同 胞救亡图存的决心。 1943年冬,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群众纷纷将自己的子弟送到新四军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42年,王生在战火中光荣入党,并转编为新四军战士。他主动请缨从相对安全的盐阜地区重返淮海前线,在战略反攻的洪流中书写热血篇 章。 在众多浴血记忆里,1945年的淮阴战役始终镌刻在他的生命年轮中。 00:59 淮阴(现为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阴区所在地)是当时苏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被日军占领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硬仗将军”王甲本
新华社· 2025-08-01 09:46
"硬仗将军"王甲本 新华社记者柳王敏、熊轩昂 在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硬仗将军"王甲本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位从乌蒙山区走出的铁血将领,一生戎 马,从云南陆军讲武堂的热血青年成长为高级将领,为抗击日寇立下赫赫战功。 王甲本,字立基,1901年出生于云南平彝(今富源县)。1918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后历任国 民革命军陆军旅长、副师长。他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三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战役、衡阳战 役,因其身先士卒,指挥有方,屡立战功,在军中被誉为"硬仗将军"。后任第七十九军军长。 1944年,日军为挽回败局,发动旨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9月,日军以十余万兵力分三 路进犯广西。第七十九军奉命在湖南零陵、东安一线阻击日军。 9月7日,王甲本带领军部直属部队进驻湖南省东安县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探知这一消息后,数千日军化 装后向王甲本军部驻地袭击。王甲本亲自率领军部手枪排拼死反击,弹尽后又同敌肉搏,激战中王甲本 被日军刺中腹部壮烈牺牲。 "王甲本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牺牲在刺刀战场上的最高级别将领。"东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李志勇 说。 王甲本牺牲后,部下将他与副官吴镇科简单入殓,安葬在东安县井头圩镇芭蕉村的 ...
“勿忘历史 吾辈自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在蓉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8-01 02:38
7月31日,"勿忘历史吾辈自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在成都方志馆举行。此次活动由国家老龄 委信息中心、中国农工民主党成都市委员会、成都方志馆指导,四川关爱抗战老兵川军团、电子科技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微光公益"共同主办,活动旨在通过回顾历史、聆听亲历者讲述,弘 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并推动社会持续关注和关爱抗战老兵群体,激励年轻一代铭记历 史、奋发图强,来自抗战老兵及传承人代表,与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中小学的青年学生代表以及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加了此次活动。图为少先队员向四川籍抗战老兵王用劳致礼。中新社记者安源 摄 图为活动现场。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 责编:丁玉冰 ] 图为少先队员向四川籍抗战老兵王用劳献花。中新社记者 安源摄 图为四川籍抗战老兵王用劳在现场讲述。中新社记者 安源摄 ...
“2025年海峡两岸记者湖南行”联合采访活动启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1 02:12
活动背景 - 2025年海峡两岸记者湖南行联合采访活动在湖南长沙启动,为期一周,参与人员包括两岸及香港的40余名记者和特邀台湾青年自媒体人 [1] - 活动由国务院台办和中国记协共同打造,是两岸新闻交流品牌,迄今已举办23届 [2] 活动内容 - 采访团将走访长沙、常德、衡阳、怀化等地,参观抗战史迹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常德博物馆、南岳忠烈祠 [1][2] - 活动包括采访高新企业调研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探访古城苗寨如凤凰古城、竹山苗寨感受民族风情 [1][2] 活动意义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湖南曾是重要抗日战场 [1] - 活动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同时展现当今湖南的蓬勃生机与崭新气象,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千年银杏树下的红色记忆
新华网· 2025-08-01 01:17
历史背景 - 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于1943年12月进驻湘鄂边区并建立石公华抗日根据地 [3] - 部队规模从最初一个连扩展至五个主力连 [3] - 桃花山地形险要且四面环山 为游击战提供有利地理条件 [5] 军民协作 - 当地群众为前线输送物资与传递情报 并在后方照料伤员 [5] - 村民自发在古银杏树下协助救治伤员 该树成为临时诊疗场所 [5] - 军民结下深厚鱼水情谊 共同开展夜间地形突袭战术 [5] 文化传承 - 古银杏树树龄达1700年 高度超过40米 [1][3] - 战地医院旧址现成为重要纪念地 吸引游客追寻红色历史 [5] - 红色基因通过历史见证实现代际传承 [5]
陈济桓:用血肉之躯书写不屈民族魂(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7-31 22:22
陈济桓,1893年生,广西岑溪人,曾任广西绥靖公署高级参谋等职。年轻时他受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 思想影响,加入了革命组织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他参加了推翻清朝政府的斗争。 图为陈济桓像。 桂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新华社发) 走进广西桂林市七星景区普陀山博望坪,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处庄严肃穆的抗战遗址群——三将军殉职纪 念塔和八百壮士墓。这里长眠着1944年桂林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国民革命军三位高级将领及800余名士 兵,见证了80多年前那场持续10余日的桂林保卫战。 陈济桓烈士便是这三位将军中的一位。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不利的日军悍然使用毒气弹、燃烧弹和火焰喷射器等武器,并出动飞机大炮进行扫射和滥炸。双方激烈 交战,中方士兵伤亡惨重。 11月9日,日军集结大量兵力,再次突入桂林,双方转入激烈的巷战。陈济桓指挥将士拼死搏斗,但终 因寡不敌众,无力挽回颓势。韦云淞和陈济桓只好率军突围,以保全部队。当他们率领部队冲出桂林西 门,突出敌人重围,行至猴山时,又与日军部队遭遇,双方展开了残酷的血战。 此时陈济桓已身负重伤,无法随队突围,便用钢笔在名片上写下"不能脱离阵地,决定自杀成仁,免受 辱。"交给随身警卫之后,他 ...
寻找照片里的TA·抗战胜利80周年|“战争虽然残酷,但我从未害怕”
新华社· 2025-07-31 02:32
姐弟俩辗转流浪,最终在1940年迎来人生转折——14岁的王生毅然加入八路军,投身苏北抗日根据地东(海)灌(云)沭(阳)地区的烽火前线。作为教导 一旅二团宣传队队员,他背着标语袋、提着糨糊桶穿梭战场,将"抗日救国"的呐喊"刷"在苏北大地上,用滚烫的青春唤起无数同胞救亡图存的决心。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42年7月,画面中身着戎装的少年目光如炬、坚定刚毅。他叫王生,那年16岁,刚调到淮海军分区新二团时,战友为他留下了这张珍贵 的军装照。 1942年7月,16岁的王生在淮海军分区新二团。新华社发王生的家乡在江苏省灌云县。1938年初春,日寇的铁蹄踏破乡村的宁静。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 中,王生失去了除姐姐之外的所有亲人。 1943年冬,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群众纷纷将自己的子弟送到新四军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1942年,王生在战火中光荣入党,并转编为新四军战士。他主 动请缨从相对安全的盐阜地区重返淮海前线,在战略反攻的洪流中书写热血篇章。在众多浴血记忆里,1945年的淮阴战役始终镌刻在他的生命年轮中。 01:00 淮阴(现为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阴区所在地)是当时苏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被日军占领后成为 ...
澳门文化界和医务界成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筹委会
新华社· 2025-07-31 00:23
新华社澳门7月30日电 由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和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筹组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文化界活动筹备委员会、医疗界活动筹备委员会,30日在此间成立 并举行启动礼。 医疗界活动筹备委员会主席陈亦立致辞说,将传承"红色医生"的精神火炬,用专业守护健康,用行动告 慰英灵,用担当服务国家,为"一国两制"伟大事业行稳致远贡献澳门医疗界的力量。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梁惠敏致辞表示,为弘扬及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文化和医疗范畴紧密配合国家 和特区整体安排,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活动,包括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及专 题研讨会,展现中国人民艰苦抗战历程,以及澳门同胞在抗战中的特殊贡献,深挖叶挺、冼星海等历史 人物事迹,丰富澳门爱国与抗战历史资源,支持文化界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创作,挖掘医疗界的抗战救 援事迹及人物经历等,增强社会特别是青年一代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与责任意识,筑牢社会认同根基, 铭记和平的珍贵。 文化界活动筹备委员会主席李自松致辞说,澳门文化界要以纪念抗战胜利主题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契 机,以"小城大历史"的叙事视角,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