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新疆霍城:以花为媒促发展
新华网· 2025-06-16 00:43
薰衣草文化旅游季活动 - 新疆伊犁霍城县万亩薰衣草进入盛花期,紫色花浪景观壮美[1][3][5][7][10][12][14][17][19][21] - "惠远古城·芳香霍城"2025年薰衣草文化旅游季于6月启幕[1][3][5][7][10][12][14][17][19][21] - 活动包含文艺演出、体育赛事、文化创作、非遗展示等10余项主题活动[1][3][5][7][10][12][14][17][19][21]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通过薰衣草主题实现历史底蕴、自然景观与现代产业的多维呈现[1][3][5][7][10][12][14][17][19][21] - 活动激发文旅活力,助力"中国薰衣草之乡"经济高质量发展[1][3][5][7][10][12][14][17][19][21] - 游客可参与薰衣草农场游玩、博物馆参观、非遗集市游览等活动[1][7][12][17][19][21] 景区特色与游客体验 - 解忧公主薰衣草农场和漫心忘忧谷景区成为主要游览地[1][3][5][7][9][12][17][19][21] - 游客可欣赏薰衣草花田、参与打卡拍照、观看非遗演出等[3][5][7][9][12][17][19][21] -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队在香水体育公园举行"送欢乐下基层"演出[14]
斑驳的城墙、古老的建筑“诉说”新故事 “见证”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
央视网· 2025-06-13 08:16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2025年6月14日是我国第9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主场城市设在湖南长沙 将发布一系列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经典案例 [1] 老司城遗址概况 -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是湖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被称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和民族文化交流的"见证者" [6] - 遗址核心区面积约25万平方米 包含宫殿区 衙署区 居住区 墓葬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9] - 已出土石器 陶器 瓷器 金属器等上万件文物 为研究古代土司制度和民族文化提供珍贵实物资料 [9] 遗址建筑特色 - 城墙采用石灰 糯米 桐油 棉花混合建造 异常坚固且保存完整 [11] - 台阶使用红岩石建造 需从50公里外运输 象征红红火火和吉祥财运 [11] 文旅融合发展 - 老司城通过文旅融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从考古遗址转型为热门文旅地标 [13] - 游客可沿古驿道漫步 参观祖师殿 彭氏宗祠等古建筑 感受古代建筑艺术魅力 [5] - 游客反馈显示遗址的城墙 水渠等遗迹能让人直观感受土司王朝的宏大历史 [6]
佛山,重回新一线!
搜狐财经· 2025-05-29 06:47
城市排名与指标体系 - 佛山时隔两年再次上榜新一线城市,排名第15位,与成都、杭州、重庆等14座城市并列 [1][3] - 榜单采用五大一级维度评估: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 [1][3] - 佛山在五大维度中表现均衡:商业资源集聚度得分45.66(第19名)、城市枢纽性得分31.91(第19名)、城市人活跃度得分45.4(第15名)、新经济竞争力得分53.2(第16名)、未来可塑性得分45.98(第19名) [4] 人口与经济数据 - 2024年末佛山常住人口达969.89万人,新增超8万人,户籍人口527.74万人创历史新高 [5] - 同期人口增量优于部分万亿级城市(如南通增长0.15万人、泉州增长3.1万人) [5] - 人才资源总量245万人(博士超7000人、领军人才超400人),入选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7]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62元(增长2.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917.94亿元(接近3万亿) [7] 文旅与城市发展战略 - 佛山提出文旅融合发展策略,实施"串珠成链"工程,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打造城市IP [8][10] - 2024年接待游客6042.81万人次(增长8.2%),过夜游客2014.70万人次(增长0.7%),外国人34.82万人次(增长96.0%) [10] - 2025年五一假期A级景区接待游客278.18万人次(增长37.82%),星级饭店接待超3万人次(增长35.05%) [10] - 2025年目标接待游客突破6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700亿元 [10]
守护潮州古城 传承千年文脉(神州看点)
人民日报· 2025-05-14 22:41
三山环抱,韩江如带,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广东潮州静卧于此。 作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文物古迹最密集的地方之一,潮州延续城市文脉,下足"绣花"功 夫,深入实施古城提升计划,让139处文物点和1000多处古民居重焕光彩。 "几十年过去了,这儿的感觉一点没变" 清晨7点,潮州古城,东平路的热闹如期而至。农贸市场中,商贩们早早摆好摊位,人们踩着晨光赶 来,开始采购。 家住分司后巷的刘姨站在街边,望着熟悉的场景,眼里满是回忆:"几十年过去了,这儿的感觉一点没 变。"这背后,是潮州保护古城、活态传承的坚守。 1986年,潮州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古城保护就此开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中,潮州没 有大拆大建,而是提出"建设新城、保护古城"的思路,清晰划定保护与开发的边界,为古城保护筑牢根 基。 2017年以来,潮州创新文物修缮保护机制,启动"百家修百厝(祠)",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 式,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公众参与到文物修缮中,推动潮州古城保育活化。 随着潮州文旅蓬勃发展,古城古建筑凸显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古民居经过匠心修复、合理改造,成为 极具潮州特色的客栈、茶舍等,错落点缀于古城。 " ...
解码历史根脉,蒙曼在内蒙古火速“出圈”
中国新闻网· 2025-05-02 13:54
文化传播与文旅融合 - 蒙曼作为《百家讲坛》主讲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地探访历史遗址,迅速引发社交媒体关注,掀起"文博热"和"文化热" [3] - 在包头市固阳县探访怀朔古城遗址时,蒙曼通过莲花纹瓦当解读北魏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并赞叹秦长城遗址的建筑智慧 [3] - 内蒙古大学教授郎宝如认为蒙曼的文旅活动对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有显著提升作用 [4] 历史研究与学术探讨 - 蒙曼在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为民众解答历史疑问,例如纠正"胡笳十八拍"中"拍"的古音读音为"pō",并引用蔡文姬《悲愤诗》佐证 [3] - 针对蔡文姬在鄂尔多斯的历史地位,蒙曼在学术著作中提出质疑,认为其可能仅为左贤王侍妾而非正妻,强调需严谨考证 [4] - 在秦直道遗址考察时,蒙曼体现学者严谨性,追问具体遗址位置,但未能获得明确答案,感叹历史真相可能已湮没 [4] 公众互动与社会影响 - 蒙曼在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与民众互动,通过细节(如读音考据)延伸文化常识,获得观众高度评价 [3] - 五一长假期间,蒙曼的历史解读活动吸引外地游客(如呼和浩特市民王佳)参与,增强公众对地方文化的认知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