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营经济促进法
icon
搜索文档
创下多个第一 民营经济促进法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3 23:19
文章核心观点 民营经济促进法表决通过并即将施行,标志民营经济从政策支持转向法治保障新阶段,该法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制度框架,在科技创新、市场准入、权益保护等多方面有重要意义,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制度改革相关,助力“四稳”筑牢经济韧性底座 [1][5][19] 立法进程 - 2024年2月开始起草,12月国务院首次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五个月内三次审议并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九章七十八条,全文九千六百余字 [3] 法律亮点 - 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写入法律,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和国家促进其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提供法治化制度框架 [5] - 覆盖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从多方面回应各界关切,多项制度首次写入法律 [5] - 体系化整合涉民企条款,解决政策碎片化问题,以稳定性法律替代阶段性政策 [7] 科技创新 - 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重要主体,贡献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涵盖80%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多个领域有重大突破 [9] - 法律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鼓励参与重大工程创新和重大领域建设 [13][15] -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数字化、智能化共性技术研发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合理使用数据,解决数字化转型核心痛点 [15] 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 民营经济贡献50%以上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城镇就业、90%以上企业数量,“四稳”与民营经济密不可分 [19]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要求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规定和做法,强调两个“一律”,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26][27] 参与重点行业和领域 - 民营经济参与重点行业和领域一直在摸索,如杭绍台高铁,国家支持民营企业投资能源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 [33] - 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经济深度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法律保障,确保公平进入、有话语权和分享收益 [33][35] 权益保护 - 民营经济促进法涵盖多方面,专门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规范涉企执法活动 [38][46] - 多地推进涉企执法改革,如联合执法检查、“执法码”“企业码”等,减少对企业经营干扰 [40][42] - 法律规定办理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禁止违法干预经济纠纷,最高法通知与之呼应 [48][49] - 最高法通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51]
强化服务保障 推动民企健康发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5-03 14:43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第六章为服务保障专章,从规范行政执法、优化政务服务、加强政企沟通三大维度强化法律约束 [1] - 该法将分散政策转化为强制性法律,旨在营造健康稳定的政商生态 [1] - 立法体现"两个毫不动摇"原则,通过法律责任倒逼执行效率提升,统一各地政策差异 [3] 规范行政执法 - 针对执法随意性痛点设立禁止性条款,如第51条要求对民企行政处罚需与其他经济组织同等且与违法行为相当 [1] - 第50条明确行政机关应减少对民企正常经营的影响,第52条要求以"合并同类项"方式整合跨部门联合检查 [2] - 解决过度检查问题,如某企业一年被检查百次现象,涉及检查主体多、频次高、过程不规范等痼疾 [2] 优化政务服务 - 将"放管服"明确为法定责任,推动政府向"无事不扰、有事必应"转型 [2] - 第46-49条规定政府需公开优惠政策、制定创业鼓励政策、降低市场进出成本、培养对口人才等 [2] - 过去省市创新经验现升级为全国统一法律义务,增强政策强制性 [2] 政企沟通机制 - 第44条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民企交往时保持清正廉洁,第55条建立投诉举报和纠纷化解机制 [3] - 将2019年涉企政策制定参与机制升级为法律,防止沟通渠道空转 [3] - 改变依赖个人关系的非正式沟通模式,建立制度化对话渠道 [3]
以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2 22:01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中国首部民营经济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将于2025年5月20日施行,共9章78条,涵盖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 [1][2] - 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两个毫不动摇"原则,确立民营经济法律地位,并将"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定为长期国策 [2] - 立法旨在解决民营经济突出问题,巩固发展成果,营造法治化发展环境,强调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原则 [2] 公平竞争与市场准入 - 实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外领域各类经济组织可平等进入,2025年版清单事项较2022年缩减11项至106项 [3][7] - 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及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3] - 国家发改委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破除生产要素使用和市场竞争障碍 [6][7] 投资融资与科技创新支持 - 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在现代化基础设施、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创业,支持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3] -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新技术应用,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完善人才激励政策 [3][7] - 发改委将推进"信易贷"工作,强化融资支持,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7] 服务保障与规范经营 - 要求各级政府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合理诉求,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5][6] - 鼓励有条件企业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司法部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转化涉企执法经验为制度措施 [5][6] - 法律强调保障各类经济组织公平竞争权利,发改委将持续落实法律破除竞争障碍 [6]
邓海清:很多人低估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价值,不要用“救市”的心态看法律出台
凤凰网财经· 2025-05-02 14:11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核心意义 - 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将于2025年5月20日施行,标志着从"政策性包容"向"法治化保障"的深刻转变 [1][3] - 法律名称中"促进"二字体现司法精神,为司法解释确立价值导向,要求司法机关在模糊地带案件中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为原则裁量 [1] - 将"两个毫不动摇"上升为法律规定,提供确定性保障,政策出台前需经法律审查,违反者面临违法追责 [3] 法律对民营企业的三大优化方向 - **市场准入**:打破隐形"玻璃门",建立统一法律审查机制约束政策执行部门,消除选择性执法现象 [4] - **融资环境**:推动股权、应收账款等非传统资产担保融资,通过法律形式缩小民企与国企融资成本差异 [5] - **新质生产力**:保护知识产权并明确科技企业融资规则,以制度性保障替代短期补贴,激发长期创新投入 [5] 重点关注的金融与科技板块 - 金融层面需解决融资不平等导致的经营成本高企问题,防止金融机构集中抽贷等非系统性风险 [6] - 科技企业融资需突破传统实物担保模式,转向知识产权等要素,法律需为新型融资方式营造发展环境 [6] 应对关税战的制度性优势 - 通过法治化提升确定性,构筑开放型制度优势,对冲美国"小院高墙"策略造成的供应链不确定性 [7] - 对外释放制度稳定信号:向国际资本提供政策连续性的"定心丸",同时增强民企转型信心 [7][8] 消除不确定性的机制设计 - 将法律要求融入交易所制度、招商政策等现有体系,消除歧视性条款和双重标准 [8] - 确立法律优先于政策的原则,民营企业可依法对抗行政歧视,维权能力实现质变 [8] - 压缩执法自由裁量空间,完善司法援助机制,对违法执法行为定性为"知法犯法" [9] 法律名称的特殊导向意义 - "促进"体现积极政策取向,既消除历史枷锁又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彰显国家扶持决心 [10]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2 12:45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可以说是万众瞩目。 作 者丨王峰 编 辑丨陈洁 4月3 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 0 2 5年5月2 0日 起施行。 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 8条,包括总则、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 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 新华社报道称,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将进 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填补市场经济制度空白 截至2 0 2 4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 5 0 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 2%以 上。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 2%。 " 民 营 经 济 促 进 法 审 议 通 过 , 就 像 一 场 ' 及 时 雨 ' , 让 民 营 经 济 在 中 国 式 现 代 化 征 程 中 扎 根 更 深、生长更活跃。"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说。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 ...
从六个视角打开民营经济促进法
央视新闻· 2025-05-02 11:04
立法背景与意义 - 我国首部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出台 共9章78条 全文9600余字 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1] - 立法进程体现45年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从1980年首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颁发至今 政策方针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 [1] - 将"两个毫不动摇"和促进"两个健康"首次写入法律 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 增强基本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和刚性约束 [3] 立法特点与创新 - 采用问题导向立法方式 聚焦市场准入 要素获取 服务供给等现存障碍 包括融资难 拖欠账款 乱收费等痛点 [4][5] - 确立"平等对待 公平竞争 同等保护 共同发展"核心原则 其中公平竞争内容单独成章 贯穿法律全文 [6] - 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理念 整合散见于民法典 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既有规范 实现系统性立法突破 [3] 营商环境建设 - 法律与民法典 外商投资法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形成协同体系 持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 [8] - 针对1.8亿户民营经营主体需求 重点解决"玻璃门 旋转门 弹簧门"等隐性壁垒 强化制度保障 [4][6] 创新与规范机制 - 专设科技创新章节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科研 推动产学研融合 促进新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 培育新质生产力 [9] - 同步设置规范经营章节 要求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体现高质量发展与规范治理的辩证统一 [9] 实施展望 - 强调法律实施的关键性 需统筹配套法规制度 协调支持保障举措 通过全社会持久努力实现政治 法律 社会三重效果 [10][11] - 法律生命力在于执行 需克服"法之必行"的实践难点 确保立法成果转化为实际发展动能 [10][11]
邓海清:很多人低估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价值,不要用“救市”的心态看法律出台
凤凰网财经· 2025-05-02 08:37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意义 - 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将于2025年5月20日施行 标志着民营经济从"政策性包容"向"法治化保障"的深刻转变 [1][3] - 法律名称中"促进"二字体现司法精神 为司法解释确立价值导向 在模糊地带案件需秉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原则裁量 [1] - 将"两个毫不动摇"上升为法律规定 提供确定性保障 政策出台前需经法律审查 违反者面临违法追责 [3] 营商环境优化方向 - 打破市场准入隐形"玻璃门" 建立统一法律审查机制约束政策制定部门 消除选择性执法现象 [4] - 缓解融资不平等问题 支持股权/应收账款等非传统资产担保融资 法律形式推动公平融资环境 [4] -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明确科技企业融资规则 为创新提供"制度性保障" [4][6] 重点领域突破 - 金融板块着力解决民企融资环境不平等问题 如银行抽贷等制度性障碍 [5] - 科技板块推动知识产权担保融资 改变传统依赖房地产/设备等实物资产的担保模式 [6] - 法律对外释放制度确定性信号 增强国际资本信心 构筑开放型制度优势应对关税战 [7] 消除不确定性机制 - 法律优先于政策 民企可依据法律对抗行政歧视 改变以往维权困难局面 [8] - 为政策制定者划定红线 歧视行为从政治问题上升为违法行为 大幅提高违规成本 [8] - 压缩执法模糊空间 完善司法援助机制 对执法部门形成更强约束 [9] 立法导向特征 - 法律核心价值在于确立民企平等司法地位 而非特殊优待 通过消除制度枷锁体现国家支持决心 [1][10] - "促进"表述具有鲜明积极导向 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 增强民企发展安全感与确定性 [10]
投融资环境持续优化,助民营企业大显身手
南方都市报· 2025-05-02 06:03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其中第三章为投资融资促进专章 明确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 [1] - 专章规定完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 提供更高水平投资服务 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1] 民营企业投融资痛点 - 市场准入存在隐性壁垒 实际操作中"玻璃门""弹簧门"现象普遍 民营企业常因复杂前置条件或过高资质要求被排除在重大项目外 [1][2] - 融资渠道狭窄 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条件苛刻 抵押物不足成为主要障碍 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难以通过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获得足够贷款额度 [2] - 融资成本高企 民营企业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国有企业 叠加担保费评估费等额外成本 大幅增加财务负担 [2] 投资融资促进专章制度安排 - 破除准入歧视 禁止招标设置倾向性条款 明确"法无禁止即可入" 要求政府采购和重大工程招标全过程公开 [3] - 打破融资壁垒 要求金融机构接受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股权等非传统抵押物 推动从"重抵押"转向"重信用" [3] -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 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获得直接融资 [3] 政策落实方向 - 需加快制定实施细则 明确操作流程和标准 建立问责机制确保政策落地 [4] - 金融机构应创新信贷产品 优化审批流程 提高服务效率 [4] - 民营企业需加强内部管理 完善财务制度 提升信用水平 [4]
解析民营经济促进法③丨如何真正帮助民企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5-01 20:54
文章核心观点 《民营经济促进法》投资融资促进专章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破解民企融资困境,实施中需平衡融资便利与风险防控、市场主导与政府干预,警惕行政干预过度扭曲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 [1][3][4] 创新机制 - 构建差异化融资支持体系,明确政策性融资担保费率上限(≤1.5%),设立国家级民营经济发展基金,开辟科创债、绿色债等专项融资工具注册绿色通道,推动形成“债权 + 股权”立体融资网络 [3] - 重塑信贷激励机制,要求商业银行单列民企信贷额度并实施增速考核,将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提升至不高于常规贷款 3 个百分点,通过供应链金融创新实现核心企业信用传导 [3] - 强化权益保障刚性约束,首次明确禁止搭售理财、存贷挂钩等隐形融资门槛,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建立 24 小时民营企业融资投诉平台,对违规行为实施“双罚制” [3] 制度突破 - 将政策承诺转化为法定责任,通过激励相容机制破解“市场失灵”与“政府越界”双重困境 [4] 核心制度突破 - 实施民营企业信贷定向支持政策,约束商业银行的所有制偏好,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单列民企信贷额度并实施增速考核,将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提升至不高于常规贷款 3 个百分点 [5] - 重构政策性担保机制,实现风险溢价再平衡,设定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上限 1.5%,要求建立银担 7:3 风险分担机制,改变传统模式下担保机构单边承担风险的格局 [5]
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就民营经济促进法答记者问
证监会发布· 2025-05-01 10:06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就民营经济促进 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 前,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有何重大意义? 答: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 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在 新时代新征程上,民营经济必将肩负更大使命、承担更重责任、发挥更大作用,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 法,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第一,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 举措。 2018年11月、202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指出新时 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对促进民营经济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