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经贸合作

搜索文档
新华鲜报丨签约金额超百亿美元!中非经贸博览会非一般
新华网· 2025-08-12 05:50
博览会成果 - 签约项目176个 金额达113.9亿美元 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5.8% [1] - 主展馆观展人次突破20万 较上届实现翻倍增长 [1] - 现场成交及意向成交额预计达25亿元人民币 [1] 贸易规模 - 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5] - 2024年中非贸易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 [5] - 2024年前5个月对非洲进出口9632.1亿元 同比增长12.4% 创历史同期新高 [5] 展品品类 - 非洲展品涵盖农食产品/美妆服饰/珠宝玉石等品类 [3][5] - 中国展品包括医疗器械/工程机械/日用百货等制造业产品 [5] - 索马里展示干柠檬/高含油量芝麻等特色农产品 [3] 合作领域 - 合作涵盖建筑制造/电力能源/交通运输/信息服务/文化卫生等多个领域 [5] - 纳米比亚重点推进绿色能源/跨境贸易合作 [8] - 华大万物推广多年生稻技术 在非洲多国建立育种至技术推广完整体系 [8] 市场机遇 - 非洲农产品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索马里渔业公司输出金枪鱼罐头/鱼粉/鱼油等多品类产品 [6] - 中国医疗健康产品在非洲市场需求旺盛 包括手术器械/诊断设备/常备药品等 [6] - 赞比亚企业计划打通线上渠道 满足中国消费者网购需求 [6]
给予非洲建交国100%税目产品完全免税待遇——非洲53国加入中国零关税“朋友圈”
搜狐财经· 2025-08-05 05:50
中非零关税政策扩围 - 中国将零关税待遇从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 覆盖100%税目产品 通过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实 [7][9][10] - 零关税政策自启动至2024年3月 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214.2亿美元 同比增长15.2% [9] - 2024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咖啡进口同比增长70.4% 可可豆进口同比增长56.8% [9] 非洲商品对华出口增长 - 卢旺达咖啡豆因关税降低扩大对中国市场出口 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增加 [8] - 非洲输华商品品类多元化 包括石油矿产(铜矿、铝土矿)、农林产品(咖啡、可可、棉花、水果坚果)、初级加工品(橡胶、木材板材)及化工品 [9][10] - 超市货架出现更多非洲产品 如卢旺达辣椒酱、塞内加尔金枪鱼、肯尼亚牛油果、贝宁菠萝 [8] 贸易便利化措施 - 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在湖南自贸试验区施行 缩减农食产品进入中国时间 [11] - 湖南在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坦桑尼亚等12个非洲国家布局基础设施 通过源头直采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 [11] - 配套简化海关手续、优化通关流程等便利化举措 [10] 中非产业链合作深化 - 中国企业建设非洲经贸园区 如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形成纺织、玻璃、建材、家电产业集群 [14] - 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吸引430多家中小企业入驻 预计创造超2万个就业岗位 [14] - 赞中经贸合作区打造铜矿开采、冶炼、加工全产业链 提升矿产品附加值 [14] 差异化发展机遇 - 资源型国家(如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塞内加尔)通过能源出口获得收益 推动经济多元化 [11][12] - 农业型国家(如肯尼亚、坦桑尼亚)扩大花卉、腰果、剑麻等特色农产品出口 [11] - 工业基础薄弱国家通过零关税政策提升对华出口 发展本土产业链 [12] 投资与产能协同 - 中国企业在非洲设立加工基地和采购中心 如尼日利亚腰果自动化去壳厂降低当地加工成本并创造就业 [15] - 参与建设出口型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 包括港口、园区与数字贸易枢纽 [16] - 通过技能培训合作和高校联合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 强化贸易与技术能力 [16] 贸易关系现状 -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 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 [9] - 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9] - 零关税政策推动中非合作从商品出口升级为产业协作 [16]
给予非洲建交国100%税目产品完全免税待遇—— 非洲53国加入中国零关税“朋友圈”
搜狐财经· 2025-08-05 04:15
中非贸易政策升级 - 中国自2024年12月1日起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近期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7][9] - 零关税政策覆盖石油、矿产、农林产品、初级加工品等全品类,非洲商品进入中国享受完全免税待遇[9][10] - 政策实施后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咖啡进口增长704%,可可豆增长568%[9] 非洲商品中国市场表现 - 卢旺达咖啡豆因关税降低在中国市场普及,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提升[8] - 非洲辣椒酱、金枪鱼、牛油果等产品在中国超市货架占比显著增加[8] - 坦桑尼亚水产品公司通过加工转型扩大对华出口,带动当地就业[13] 产业链合作深化 - 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经贸合作区,如埃及苏伊士合作区形成纺织、家电产业集群,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预计创造2万就业岗位[14] -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自动化加工厂(如尼日利亚腰果去壳厂),降低当地成本并带动中国机械出口[15] - 湖南自贸试验区推行非洲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缩短农食产品入华时间[11] 差异化发展机遇 - 肯尼亚花卉、坦桑尼亚腰果、南非矿业等差异化产业将受益于零关税政策[12] - 资源型国家如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可通过能源出口收益推动经济多元化[12] - 中非合作推动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升级,精品率与深加工率提升[15] 制度创新与基础设施 - 中国以单边开放方式简化海关流程,回应非洲平等参与全球贸易诉求[11] - 湖南在12个非洲国家布局节点城市和港口基础设施,实现源头直采[11] - 中非人才合作计划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产业链协作能力[15]
非洲53国加入中国零关税“朋友圈”
人民日报· 2025-08-04 19:05
中非零关税政策扩围 - 中国自2024年12月1日起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近期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1][3] - 零关税政策覆盖产品包括石油及矿产、农林产品、初级加工品、化工品等所有类别[4] -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3] - 政策实施至2024年3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3] 非洲商品对华出口增长 - 2024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咖啡进口同比增长70.4%,可可豆进口增长56.8%[3] - 卢旺达咖啡豆因关税降低在中国市场普及,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提升[2] - 非洲输华商品种类显著增加,包括卢旺达辣椒酱、塞内加尔金枪鱼、肯尼亚牛油果等[2] - 湖南自贸试验区实施"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缩短农食产品入华时间[5] 中非产业链合作深化 - 中国企业建设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形成纺织、玻璃、建材、家电产业集群[8] - 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吸引430多家中小企业,预计创造超2万就业岗位[8] - 赞中经贸合作区打造铜矿开采、冶炼、加工全产业链[8] - 尼日利亚腰果加工厂采用中国自动化设备,带动食品机械出口增长[9][10] 差异化发展机遇 - 肯尼亚花卉、坦桑尼亚腰果、南非矿业等将受益于零关税政策[5] - 资源型国家如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可增加能源出口收益[6] - 埃塞俄比亚咖啡豆进口倒逼中国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升级[9] - 中国企业通过技能培训合作培养中非复合型人才[10]
通讯丨通航11座城 每周83趟航班——埃塞俄比亚航空大力拓展中国市场
新华网· 2025-07-29 01:20
公司业务拓展 - 埃塞俄比亚航空在中国开通第11条航线,连接非洲大陆和新疆的首条货运航线 [2] - 每周有83趟客运与货运航班从亚的斯亚贝巴飞往中国11座城市 [2] - 公司将继续在中国开发新航线并增加现有航线频次以满足需求 [4] 市场战略 - 中国市场对公司非常重要,开通货运航线表明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3] - 公司近期招聘中国空乘人员服务中国乘客,已出现在往返中非航班上 [4] - 在博莱国际机场举行中国春节庆祝活动以加深与中国旅客联系 [4] 业务影响 - 新航线将极大促进双边贸易关系,提升货物运输效率 [2] - 中国外贸企业将更便捷融入非洲及全球货运网络,提升新疆产品国际竞争力 [2] - 非洲优质牛羊肉、精品咖啡、特色园艺产品等将直达中国消费市场 [2] 基础设施 - 博莱国际机场作为公司基地机场和东非航空枢纽,每天有大量旅客中转 [4] - 机场内设有中文服务台、指示牌、广告墙等中国元素 [4]
零关税“畅通道”等政策举措叠加 非洲农食产品加速入湘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16:42
中非贸易增长 - 湖南对非进出口规模达289.9亿元,同比增长7.6%,居中西部第一 [1] - 自非洲进口农产品1.6亿元,水产品同比增长127%,芝麻、咖啡、干辣椒分别增长62.2%、197.8%、499.4% [1] - 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出口106.8亿元,占湘非贸易额近四成,进出口整体、进口分别增长28.1%、33.5% [2] 政策支持 - 中国对33个非洲国家实施100%零关税政策,2024年12月1日起覆盖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 [2] - 推出"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简化准入评估程序,提升效率 [1][2] - 畅通非洲农食产品输华"绿色通道",扩大相关产品进口 [1] 贸易创新 - 实现肯尼亚干海参、马达加斯加羊肉、乌干达野生鲈鱼干鱼鳔在中国首次进口 [1] - 完成中国首单非洲鲜花转口贸易 [1] -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累计实现对非进出口额837.9亿元,覆盖非洲所有国家和地区 [1] 平台建设 -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湖南积极探索对非合作新模式 [1] - 依托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国家级平台,推动非洲食品准入评估 [2]
深圳市侨务经贸代表团以侨为桥 共赴丝路共赢之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7-05 09:22
经贸合作成果 - 深圳市侨务经贸代表团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肯尼亚内罗毕举办经贸交流与城市形象推介会,促成4个项目签约合作,达成意向金额1.28亿美元 [1] - 代表团推动企业间在物流供应链、新能源、钟表、包装技术、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帮助5位企业家开辟非洲市场 [1] - 代表团联合南非豪登省增长和发展署、南非—中国深圳总商会举办企业服务对接会,组织中兴通讯、迈瑞医疗、传音控股、海能达等12家海外深企座谈,解决签证、治安、物流、劳工等难题 [3] 企业参与与行业合作 - 深圳企业洲明科技提供LED显示屏用于播放深圳市和南山区宣传片,展示城市形象 [3] - 深圳市总商会会长张春华推介深圳城市精神、创新基因,提出深化基建、能源、交通等传统领域合作,开拓智慧城市、大数据、先进制造等前沿领域合作 [4] - 肯尼亚中华总商会会长卓武表示深圳与肯尼亚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领域具有高度互补性,将推动两地合作迈上新台阶 [6] 侨务与文化交流 - 代表团走访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非洲华文教育基金会等10余个海外侨社团,扩大深圳海外"鹏友圈" [6] - 深圳朗华集团向非洲华文教育基金会捐赠10万元人民币用于购买华文书籍和教具 [8] - 深圳市美盈森集团捐赠舞狮及配套用品,东非广东同乡总会会长詹立表示将用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中非人民友谊 [8]
跨越山海,三个中非合作故事暖人心(新时代中非合作)
人民日报· 2025-07-04 21:56
中非经贸合作案例 创业签证促进贸易 -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2024年推出"创业签证"制度,允许优秀外籍毕业生无需两年工作经验即可申请,并提供创业指导[2] - 贝宁青年乔力通过该签证创办贸易公司,将湖南农机、五金产品销往非洲,当前意向订单金额约30万美元[2] - 乔力利用中国对33个非洲国家100%税目零关税政策,计划双向引进贝宁腰果、棉花与中国农机[3]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 劲仔食品集团投资5000万元在肯尼亚建设鳀鱼初加工基地,引入中国设备与技术,2021年成为肯尼亚渔业部国家培训基地[4] - 企业每年进口数万吨肯尼亚鳀鱼干,2023年起实现稳定批量供应,2024年4月单批到货50吨[4][5] - 中非农产品贸易规模2024年首次突破700亿元人民币,合作模式从贸易转向产业链共建[5] 农业技术输出成效 - 中国援非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培育出5个适应当地品种,平均产量达当地品种3倍[6] - 专家团队累计举办数百场培训,直接培训2000余人次,技术辐射数万农民,推动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9万公顷[7] - 当地农户扎那通过种植杂交水稻实现每公顷7吨产量,收入增长并新建住房[7] 行业趋势 政策支持 - 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零关税,并为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提供便利化措施[3] 产业升级 - 中非农业合作从贸易向产业链技术合作深化,如农机适配改良、加工基地本土化建设等[3][4][6]
侨力侨智赋能 走出中非经贸合作新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7-02 01:15
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发展 - 中乌姆巴莱工业园由天唐集团投资运营 占地数千亩 自2018年3月启动以来吸引50多家企业入驻 涵盖家电 日化 建材 医药 汽车制造等行业 [1] - 园区为乌干达创造5000多个就业岗位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同时促进人才培养 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交流 [1] - 工业园成立乌干达鲁班工坊培训学院 由天津工业职业学院 埃尔贡乌干达技术学院 天唐集团共建 提供钳工 工业仿真 数控加工等职业技能培训 培养当地技术骨干 [1] 天唐集团战略布局 - 天唐集团2020年采用双总部管理模式 在深圳注册成立深圳前海益三达投资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总部 结合非洲20余年经验助力中国企业"出海" [2] - 集团2021年举办"乌干达-深圳一带一路投资合作交流会" 促成五家企业签约共建太阳能产品 服装产业园 装配式建筑等项目 [2] - 2023年与深圳曼哈集团 深圳华澜集团 创维厨电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深化中乌经贸合作 [2] 肯尼亚华侨华人联合会作用 - 肯尼亚华联会成立于2005年 现有会员300多人 下设3个地区分会及华星影库 华书屋 华声报等华文媒体 [4] - 华联会会长高玮的企业为肯尼亚商人提供中国商贸资讯 帮助对接中国厂商 同时协助中国企业开拓肯尼亚市场 [4] - 华联会计划推动与深圳商协会合作 举办中肯经贸对接会 促进智能制造 新能源 绿色建材等领域双边合作 [5] 中非合作平台建设 - 华联会探索在肯尼亚建立"深圳产品展示中心"或"深圳企业(非洲)合作服务站" 作为深圳企业进入东非市场的前沿窗口 [5] - 借助深圳在文化创意 教育科技优势 推动深圳文创 教育品牌在肯尼亚落地 丰富两地人文交流 [5]
从“摩托热”看中非经贸合作新空间
新华社· 2025-07-01 01:13
中国摩托车在非洲市场的发展 - 中国摩托车在非洲市场凭借耐用、舒适和价格优势受到欢迎,成为当地居民出行和谋生的重要工具 [1] - 2024年中国对非摩托车整车出口量达3746万辆,出口额达1944亿美元 [1] - 重庆作为中国摩托车之都,2024年摩托车出口5027万辆,出口额达2045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2%和259% [2] 中国摩托车品牌在非洲的布局 - 广州豪进摩托、重庆宗申机车、广东德诚等中国品牌在非洲多个国家占据市场份额 [1] - 宗申机车2024年一季度出口摩托车超13万辆,出口额近9000万美元,非洲是其重要海外市场 [2] - 中国摩托车品牌通过赞助非洲杯等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1] 电动摩托车市场的合作前景 - 非洲电动摩托车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增至507亿美元,中非企业正积极合作开拓这一蓝海市场 [2] - 乌干达经销商从中国进口锂电池组装电动摩托车,中国成为非洲电动出行技术的重要来源 [3] - 宗申机车等中国企业探索与非洲伙伴合作开发电动产品运营模式 [3] 中非摩托车产业合作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中非摩托车合作不仅促进贸易,还推动技术共享、就业创造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 - 中国电动摩托企业为非洲提供经济转型、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解决方案 [3] - 中非企业在重庆签署合作协议,涉及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组装项目,金额达165亿元人民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