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在光影中铭记历史:香港系列影视文化活动传承抗战精神
新华社· 2025-09-02 12:14
活动概况 - 香港特区政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推出多项抗战主题影视文化活动 [1] - "抗战影像回眸"专题放映活动于8月30日至9月20日举行 [1] - 4座场馆联合免费展映6部电影作品 从1941年《民族的吼声》到2024年《里斯本丸沉没》 [1] 活动内容 - 放映影片包括前线战事 民众生活 师生坚守等题材 [2] - 香港电影资料馆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香港历史博物馆及香港文化博物馆参与展映 [1] - 香港电台同步推出十大抗战主题项目 包括与内地媒体联合制作的《寻踪抗战历史》纪实节目 [2] 影片上映情况 - 《南京照相馆》8月28日起在香港推出优先场 9月4日正式在港公映 [2] - 《东极岛》在部分社区及学校组织的专场放映中引发观影热潮 许多场次提前数日预约额满 [2] - 香港电台与特区政府新闻处联合推出5集微短剧《抗战》每集5分钟 拟于9月播出 [3] 社会反响 - 《里斯本丸沉没》首场免费放映场外挂出"全院满座"字样 [1] - 市民观影后表示"一定要铭记历史 国家强大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平" [2] - 活动推动抗战历史的公共教育与跨代对话 方便全港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就近参与 [2] 活动意义 - 以影像讲述抗战历史 筑牢民族记忆 [1] - 让观众从不同年代的电影中感受历史的延续与精神的共鸣 [2] - 进一步激发爱国爱港情怀 让青年对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先烈血泪的历史有更立体认识 [3]
手绘长图|用好红色资源,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环球网· 2025-09-02 11:45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 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 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 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 耻辱。 E = 7 又发四期的第20周年 从白山黑水间的第一声炮响,到卢沟桥畔 的烽火硝烟,再到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 的历史性时刻 …… 十四载风雨如磐,中国人民 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 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 肥诗。 . est and an Or a . . . . 0 0 地 2 - (S) 今天,遍布各地的抗战纪念馆与遗址,已 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引领无数中华 儿女重温那段浴血奋战、气壮山河的抗战记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参观券 【成人票】 卢沟桥畔,宛平城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纪念馆巍然矗立。缓步从14级象征着14年 the state the first and 艰苦卓绝抗战岁月的台阶进入展厅,1931 the state of the first and 1937、1945 ··· 个个时间坐标如刀刻斧凿 引领参观老空越时容同到那个山河破 ...
人民论坛网评 | 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人民网· 2025-09-02 11:45
硝烟已然散尽,但红色初心从未褪色。抗战精神如不熄火炬,在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奋斗中焕发磅礴生 机。他们自觉赓续"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家国情怀,将战场移至乡村全面振兴的最前沿,下沉一线、扎根 乡土,以实干担当在广袤田野书写共富新篇。他们发扬"血战到底"的钢铁意志,在实验室里不舍昼夜, 于核心技术攻坚中勇攀高峰,为产业变革注入智能引擎。他们秉持"同仇敌忾"的团结伟力,在抗洪防汛 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共同构筑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他们传承"中流砥柱"的使命 担当,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展现大国气度。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正以"赶 考"的清醒与坚定,将伟大抗战精神熔铸为锐意改革、服务人民的赤诚丹心,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 上,永续红色基因,挺起民族脊梁。 薪火相传,使命在肩。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出发。广大党 员干部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好苦难辉煌中孕育的抗战精神,从中汲取前进力量,投入伟大复兴的拼搏实 践。要锤炼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先辈事迹、筑牢信仰之基,把对党忠诚融入骨血、 浸入灵魂,在大是大非前站稳政治立场,于风浪考验中坚定前行方向,将" ...
如果有人要问 我们在纪念什么
人民日报· 2025-09-02 11:11
核心观点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旨在铭记民族牺牲、传承英雄精神并捍卫和平价值观 通过历史事件与人物事迹展现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国际正义力量的支持 [1][6][16] 历史事实与数据 - 1937年上海南站轰炸造成平民重大伤亡 一岁多儿童受害照片引发全球关注 [1][2] -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实施细菌实验、毒气实验和活体解剖 1940-1945年间至少3000人在本部监狱丧生 [4] - 14年抗战期间中国伤亡同胞超3500万人 930余座城市被侵占 [5] 英雄事迹与精神传承 - 河北平山战士王家川歼灭8名日军后牺牲 其弟及同村百余名青年继承名字与精神继续抗战 [6][7] - 狼牙山五壮士、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平型关战役等展现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 [9] - 白求恩连续工作69小时为115名八路军重伤员手术 最终牺牲于中国战场 [11][12] 国际支援与历史记录 - 南京大屠杀期间贝恩哈尔·辛德贝格设立难民营庇护约2万名中国难民 并通过影像信件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军罪行 [12][14] - 中国以巨大牺牲支撑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同时获得国际正义力量支援 [16] 纪念活动与意义 - 通过主题演讲《我们在纪念什么》回望历史 强调铭记真相与捍卫和平的重要性 [1][17] - 英雄名字融入城市地名(如张自忠路、靖宇县) 精神成为永恒路标指引未来 [9][11] - 9月3日与各国共同隆重纪念抗战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宣告"不忘历史"的坚定立场 [16][17]
《扬州档案馆藏书画精品选》首发251件作品讲述扬州抗战记忆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10:41
《扬州档案馆藏书画精品选》首发251件作品讲述扬州抗战记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 战,用生命和热血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作为国家历史文 化名城,扬州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铭刻着不屈的革命精神。此次特辑中的书画作品题材丰 富、情感深厚,既有记录战时生活、传递爱国情怀的写实佳作,也有抒发民族气节、寄托胜利期盼的文 人笔墨。 "作为档案工作者,我们的职责不仅是'存史',更要'资政''育人'。我们希望这本特辑能成为连接历史与 当下的桥梁,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也希望更多人能通过这本书了解档案、关注档案,共同参 与到历史文化传承的事业中来。"李炜冰说。(完) 中新网扬州9月2日电 (朱晓颖 崔佳明)档案是历史的见证,书画是文化的精华,铭记历史亦是展望未 来。2日,《扬州档案馆藏书画精品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 辑》首发,130位书画艺术家用笔墨丹青传承红色基因,用"诗书画印"的艺术语言,讲述扬州抗战记 忆。 9月2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扬州档案馆藏书画精品选》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这个纪念馆暑期游客超50万人次
央视新闻· 2025-09-02 09:12
游客接待情况 - 纪念馆暑期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 [1] 纪念活动开展 - 纪念馆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持续开展史料征集与专题展览工作 [1]
《如炬》主题MV——精神永续、薪火相传
人民网· 2025-09-02 09:12
来源:人民日报少年客户端 烽火不再,山河无恙。80年前,无数先烈以血肉筑起民族的脊梁;80年后,新时代的青年接过精神 火炬,唱响奋进之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到来之际,听童声唱响《如 炬》,一起重温峥嵘岁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
声动中国丨向前!向前!向前!
央广网· 2025-09-02 09:01
军号嘹亮,穿过烽火岁月;英雄铮言,回荡历史长空。 他们,冒着炮火前进誓死不屈,用号声鼓舞士气……当百岁抗战老兵回望烽火岁月,他们用声音铭刻历 史,高举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 统筹:张琼文 陶玉德 刘娜 策划:王昆鹏 安琪 刘一荻 张璐华 王一凡 王勇生 阮修星 徐千惠(实习)马若冰(实习) 记者:庞婷 胡斐 郇康新 张丽娜 制作:范博韬 特别鸣谢: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 八十年前,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赢得完全胜利;八十年后,14年的烽火记忆 依在,伟大抗战精神激励我们前进。 总监制:骆红秉 总策划:张军 于锋 监制:王薇 设计:李彬 王仁靖 [ 责编:王文韬 ]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张自忠:尽忠报国 浩气长存
新华社· 2025-09-02 08:00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生于山东临清。1911年他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秘密加入同盟会,投 身民主革命运动。他曾随冯玉祥西北军参加北伐,后任第29军喜峰口前线总指挥,奋勇击退进犯 长城日军。 卢沟桥事变后,张自忠先后任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他一战淝水,再战临沂,三战徐 州,四战随枣,所向披靡。日军进犯台儿庄之时,张自忠率军增援,为台儿庄大捷赢得了时间。 新华社重庆9月2日电 题:张自忠:尽忠报国 浩气长存 新华社记者周文冲 他在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十万民众护送灵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送挽词;北京、上 海、天津、武汉的道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 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梅花山下、双柏路516号的张自忠烈士陵园,张自忠将军雕像巍然耸立。陵园 门牌号选用与将军殉国日期5月16日相同的数字。沿石阶而上,张自忠将军墓坐落于苍松翠柏间, 墓前为爱国将领冯玉祥题写的"张上将自忠之墓"碑。抚碑追思,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烽火岁月。 张自忠牺牲的消息传来,全国悲悼。5月23日,他的灵柩由十万民众护送,在宜昌上船,送到重 庆。国民政府在重庆为其举行国葬,葬于北碚梅花山。 1940年8月6日, ...
记录山河破碎艰难时刻 穿越烽火的歌曲成为抗战历史中宝贵的“有声记忆”
央视网· 2025-09-02 07:42
央视网消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文艺工作者用音符作刀枪,以旋律为号角,谱写了一曲曲唤醒民众、鼓舞斗志的战歌。 抗战歌曲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集体记忆,让我们重温经典旋律,去 聆听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回响。 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我们见到了现存最早的《松花江上》老唱片——这是1939年灌制的版本,也是这首歌曲首次以电声 形式被记录下来。没有恢弘的编曲,只有如泣如诉的慢板,像结冰的泪,封存着千千万万东北同胞的失家之痛。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 物馆馆长吴先斌介绍,作者张寒晖目睹了大量的东北军民流亡到关内,对他触动很大,在一夜之间就创作了歌词《松花江上》,用了 民间的小调的形式谱曲,起名为《松花江上》。首先歌词能够进入人心,加上曲调,也符合整个当时中国人的情绪。 在抗战时期的救亡歌曲中,《毕业歌》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滚烫的青春气息,成为无数青年投身民族救亡运动的精神号角。田汉的 歌词充满号召力,呼应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聂耳采用进行曲风格,旋律铿锵有力,歌曲既易于传唱又富有战斗性。 今天,抗战的硝烟虽然远去,但这些穿越烽火的歌曲,记录了山河破碎的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