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与2022年有何不同?(国金宏观张馨月)
雪涛宏观笔记·2025-09-30 01:23

此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出台更多为了长期目标,与2022年相比,在投向、资金来 源和经济影响等方面并不相同。 文:国金宏观宋雪涛/联系人张馨月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关工作,规模共5000亿元, 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最早于今年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最终在基数较高、同比增速压力较大的四季度落 地,符合此前市场预期。 早在2022年,央行曾支持国开行、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设立类似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当时为了 托底投资,主要投向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和信息科技物流的产业升级,投放7399亿元,带动当年 基建投资增速从上半年的9.3%提升至11.5%。 对比2022年,这一次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有三个不同之处。 一是出台背景和投向不同于2022年。 与2022年稳增长压力较大的背景相比,今年实现全年5%的GDP增长目标压力并不大, 此次出台新型 政策性金融工具更多是为了支持扩大内需和科技创新的长远目标,这也符合"十五五"规划的两条主线 (详见报告 《"十五五"规划的两条主线》 ,2025.8.18)。 因此,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支持项目方面,更加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