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业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自10月1日起实施新规,持牌保险经纪公司向转介人支付的费用不得超过佣金总额的50% [5][6] - 2026年1月1日起,分红险佣金支付周期将改革,首年支付金额不得超过总佣金的70%,剩余至少30%需在后续最少5年平均摊付 [6] - 新规旨在从制度上压缩转介套利空间,遏制依靠高额返佣抢单的畸形商业模式 [4][10] 转介乱象与市场现状 - 香港保险销售背后存在横跨两地的灰色转介产业链,部分无牌转介人在内地揽客,部分保单首年佣金比例高达90% [3][10] - 持牌保险顾问角色被异化,部分经纪公司的持牌顾问沦为签单"工具人",仅负责合规流程,销售环节由转介人在内地主导 [10] - 转介人身份复杂化,除传统金融机构从业者外,月子中心、留学移民机构、国际学校等跨界"身份"也加入转介行列 [10] 新规对行业结构的影响 - 新规主要冲击无牌转介行为,推动"非持牌转介"向"持牌经纪"转变,对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构成利好 [13][14] - 改革前,香港保险业前置佣金结构使经纪公司在首年或首两年可获得70%-90%的佣金,为高额返佣提供了操作空间 [11] - 市场渠道份额发生变化,2025年一季度末银行渠道占比提升至43%,代理渠道萎缩至17%,经纪渠道占比达36% [14] 内地客户市场与监管协同 - 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持续升温,2024年源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达628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6.5%,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8.6% [7] - 内地监管机构同步行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及广东监管局于2024年9月启动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违规跨境投保专项治理工作 [7] - 高返点背后隐藏服务缺位风险,返点客户买入的保险易成"孤儿保单",曾有客户因无人提醒漏缴保费导致保单失效的案例 [14]
揭秘一条横跨两地的灰色产业链
第一财经·2025-09-29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