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风光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36亿千瓦)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12][13] - 新目标意味着达峰后减排力度不减反增 碳强度年均降幅需从过去十年的3.3%提升至5%左右 到2035年碳排放量预计降至102-105亿吨(回归2022年水平)[6][17] - 实现新目标需2026-2035年绿色投资规模36-38万亿元(年均3.6-3.8万亿元) 可拉动GDP年增长1.5-2% 目前年融资规模仅2.5万亿元 绿色金融需持续扩张[6][26] 总量目标与减排路径 - 首次设定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相对总量目标 涵盖非二氧化碳气体(占温室气体总量20.1%)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战略[12][19][20] - 碳强度与总量双控制度衔接:"十五五"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 达峰后以总量控制为主[7][28] - 非二氧化碳气体管控聚焦能源活动(46.44%甲烷排放)、农业活动(41.4%氧化亚氮排放)和工业生产过程 通过协同控制技术提升减排效率[20][24] 行业投资与市场机遇 公用事业 - 新能源装机目标战略预留充足:2025年末累计装机预计18-19亿千瓦 2026-2035年需新增13-18亿千瓦(年均1.3-1.8亿千瓦) 低于"十四五"年均新增规模[8][34] - 结构优化:新能源聚焦大基地和海上风电(经济性优) 煤电/储能/抽水蓄能迎调峰机遇 核电核准高峰后密集投产(2035年发电量占比目标10%)[8][35][36] - 消纳为核心:电气化率预计2035年达35% 政策压实高耗能行业绿电消纳责任 绿氢/绿氨技术拓宽非电应用场景[8][36][37] 电力设备新能源 - 风光装机2035年目标3600GW以上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迫在眉睫 储能与电网成为核心环节[9][37] - 储能规模化发展: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目标180GW 2024年装机42.37GW/101.13GWh 商业模式成熟推动经济性提升[9][38] - 电网投资强劲:"十五五"期间复合增速预计5-7% 重点投向特高压外送通道和配电网智能化改造[9][39] 汽车及出行设备 - 新能源汽车2035年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2025年渗透率已突破50% 8M25纯电增速32%快于混动[10][41] - 政策持续支持:中央政府1380亿元支持以旧换新 2026年新能源销量增速预计10-15% 2030年渗透率有望达70%[10][42] - 出海加速:中国车企凭借成本与性能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预计2030年海外销量超900万辆(新能源占550万辆)[42] 碳市场发展 - 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延伸至2035年 2027年聚焦行业覆盖度 2030年完善基础设施与交易制度 2035年发展碳金融[7][30] - 温室气体种类可能扩大 当前覆盖发电/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 新增碳计量规范为非二氧化碳气体纳入提供基础[7][31]
中金 • 联合研究 | 解读我国最新国家自主贡献:减排力度不降,彰显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