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行业核心特征 - 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具有非竞争、可复制、无限增长与供给的特性[1] - 价值挖掘流程复杂度高于传统生产要素 涉及合法性、权属划分、价值评估与增值管理[1] - 价值提升高度依赖政策制度框架与实施路径 市场化体系健全推动地方性数据交易机构和数商发展[1] 产业发展模式 - 通过"政产联动"建立供数、用数生态 实现"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目标[1] - 产业模式以地方性数据交易机构、数商为代表 成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核心[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23] - 可信数据流通成为关键基础设施 是平衡数据隐私保护与流通效率的核心解决方案[23] 政策与制度发展 - 2023年国家数据局挂牌成立 开启全国一体化数据大市场业务线布局[19][31] - 《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等政策出台[19] - 国家数据流通基础设施系列标准发布 标志数据要素提升至战略高度[19] 技术体系构建 - 形成"连接-存证-管控-服务"完整技术体系 提供全链路可信保障[24] - 数联网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跨域数据高效互联[24] - 区块链与智能合约构建权属存证和规则执行双重保障机制[24] - 数据空间实现低敏感度数据精细化管控 隐私计算确保高敏感数据安全流通[24] 应用场景建设 - 聚焦高质量数据集和数据场景建设运营能力[17] - "数据要素×"行动计划通过场景实践完善市场制度 推动生态共建[24] - 跨行业跨区域数据流通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倍增[24] - 多源异构数据可信融合提升AI基础模型准确性和泛化能力[24] 东软集团业务实践 - 推出城市数据价值赋能平台 聚焦智慧康养、医疗健康、人才就业领域[11][20] - 构建幸福康养、充分就业、健康医疗、智慧监管和产业赋能五大服务场景[11] - 与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合作构建"1+3+N"数字城市发展生态链[14] - "1"代表数据价值要素生产空间 "3"为三个民生服务平台 "N"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14]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需解决数据开放、主体关系、收益分配等问题[19] - 区域发展应依托特色禀赋避免同质化 通过数据产品登记实现区域协同[19] - 定价体系尚未完善 企业面临合规壁垒阻碍数据自由流通[31] - 通过标准筑基完善国家层面数据治理、安全、交易标准体系[31] - 通过案例引路挖掘跨领域标杆应用提供可复制路径和信心[31] 基础设施发展 - 国家关注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出台数据资产国家标准[27] - 要求五年内建成全国一体化统一数据流通体系 实现行业间舒适转换[27] - 可信数据空间构建"三统一"服务模式:分布式场景身份统一、数据产品确权登记统一、流通交换标准统一[27] 数商发展现状 - 数商运营能力成熟度不高 多为项目型而非运营服务型数商[28] - 缺少对数据生态建设理解 需法律细则与行业规范补充[28]
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