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电建新能源IPO募集资金90亿元 装机容量21.25GW 但估值环境不及四年前的三峡能源[5][8][9] - 公司通过快速扩张光伏装机容量缩小与三峡能源的规模差距 但受利用小时数和电价政策影响 发电量和收入差距仍显著[18][25][28] - 单位装机资产原值和折旧率与三峡能源接近 但资产规模存在差距 合理估值约为三峡能源的40%[40][43][55] 装机容量对比 - 截至2025年3月末 电建新能控股装机容量21.25GW 其中风电9.9GW 光伏11.36GW[6] - 2021年三峡能源上市时装机容量11.9GW 其中风电6.9GW 光伏4.77GW[6] - 2022年电建新能装机容量9.05GW 仅为三峡能源26.5GW的34.1%[15] - 2024年电建新能装机容量增至21.2GW 相当于三峡能源的44.1%[18] 装机结构变化 - 2022-2024年电建新能风电装机增长37% 光伏增长505% 总装机增长134%[20][21] - 光伏对总装机容量增长的贡献率达77.8%[22] - 同期三峡能源风电占比60% 比电建新能高13.3个百分点[27] 发电量表现 - 2024年电建新能发电量255亿千瓦时 相当于三峡能源的35.7%[23] - 2022-2024年风电发电量增长14% 光伏增长361% 总发电量增长155%[25] - 光伏发电量贡献率78.1% 与装机格局一致[25] 利用小时数差异 - 2024年三峡能源风电利用小时2343小时 光伏1330小时[25] - 电建新能风电利用小时2028小时 光伏1388小时[26] - 三峡能源风电利用小时比电建新能高315小时[27] 收入与电价 - 2024年电建新能售电收入97.5亿元 仅为三峡能源的33.5%[31] - 风电上网电价0.42元/千瓦时 比三峡能源低0.033元[33] - 光伏上网电价0.32元/千瓦时 比三峡能源低0.047元[33] - 每瓦装机收入:风电比三峡能源低19.5% 光伏低26.3%[36] 资产与折旧 - 单位装机资产原值:电建新能4.62元/瓦 三峡能源4.96元/瓦 行业中位数5.53元/瓦[40] - 2024年机器设备折旧率:电建新能5.65% 三峡能源5.56%[41] - 机器设备账面值:电建新能625亿元 为三峡能源1685亿元的37%[46] 在建工程与扩张 - 截至2025年3月末电建新能在建工程307亿元 相当于原值的33%[52] - 三峡能源在建工程692亿元 相当于原值的31%[52] - 2023年电建新能在建工程相当于原值的52% 体现追赶力度[54] 估值评估 - 合理估值约为三峡能源的40% 约480亿元[55] - 若市场反响热烈 市值可能超过600亿元[55] - 中国电建持有不低于60%股权 价值290-360亿元 相当于当前市值的30%-37%[55]
电建新能抢到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