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都国资,一笔回报1000亿

公司发展历程 - 海光信息于2014年10月由天津国资旗下海泰科技发起设立 瞄准CPU研发[5] - 成立两个月后启动首次增资 获得中科曙光等投资方3亿元资金注入[5] - 2016年启动第一代产品"海光一号"设计 同期获得成都国资投资[5][6] - 2018年实现首代CPU海光一号量产 2020年推出海光二号[6] - 2020年完成两轮融资 十余家投资机构以11.21元/股价格共计投资约27亿元[6] - 2022年8月登陆科创板 募资108亿元 成为当年半导体领域最大IPO[6] 股价表现与市值 - 2025年9月股价达270元/股 较发行价上涨超7倍[3] - 市值突破6000亿元 创历史新高[3][7] - 9月24日收盘价259元/股 维持高位运行[7][8] 投资回报分析 - 成都国资2016年以1.25元/注册资本价格投资8.13亿元 获得6.5亿股[6] - 通过2018年10.7亿元转让1.95亿股和2019年6.73亿元转让6000万股 已收回投资成本[7] - 目前持有3.96亿股 按259元/股计算账面浮盈超1000亿元[8] - 混沌投资2020年以4.99亿元认购4459万股 累计减持2600万股后仍持有1749.81万股 市值超45亿元[8] - 李金阳间接投资5.5亿元 通过机构套现17亿元后个人直接持有6573.29万股 市值超170亿元[8] 业务运营情况 - 核心子公司海光集成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7.6亿元 占公司总营收近90%[10] - 子公司海光集成和海光微电子均落地成都 成为当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龙头企业[10] - 2025年6月宣布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加强算力产业生态建设[7] 行业背景与战略 - 2014年成立时全球CPU市场X86架构占比约90% 国产替代需求迫切[5] - 2025年全球AI大模型训练需求激增 推动国产算力替代浪潮[7] - 采用"以投促引"模式 通过投资引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链发展[10] - 与合肥投资京东方案例类似 通过链主企业培育形成产业集群[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