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涨1.78%至26908.39点 逼近27000点关口 创四年多新高[2] - 恒生科技指数大涨4.22%至6334.24点 创近四年新高[2] - 恒生国企指数上涨2.24%至9596.77点[4] - 行业板块中半导体指数涨5.06% 电气指数涨4.87% 可选消费指数涨4.41%[4] - 概念板块中原高指数涨7.45% 在线教育指数涨6.66% 电力设备指数涨6.56%[4] - 港股ETF产品XL二南方恒科涨8.33% XL三南策略涨4.95% XL二南策略-U涨4.63%[4] 科技股表现 - 科技股全线上涨成为行情主要引擎 商汤和百度均涨超15%[2] - 阿里巴巴涨5.28% 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 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2] -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持续创阶段新高[2] 驱动因素分析 - 外部环境扰动降低 中美经贸谈判进展顺利 地缘政治风险降低[7] - 美联储9月预计降息25个基点 美元宽松预期支撑港股流动性[7] - AI业务加速发展 互联网公司自研算力芯片打消进展放缓担忧[7] - 港股估值处于全球重要市场指数洼地 具备投资性价比[8] - 港股聚集互联网龙头 创新药企和中概股等稀缺资产[8] - 港股升级上市制度 推出科企专线强化科技和创新药优势[8] 降息周期影响 - 美联储开启20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 标志新一轮宽松周期起点[10] - 港股对全球流动性高度敏感 能较A股更先获得资金流入[12] - 美元走弱将放大港股公司港币计价盈利 提升外资吸引力[12] - 历史降息后12个月内恒生指数均上涨 涨幅均值为31.7%[12] - 预防式降息比纾困式降息对大类资产更为利好[12] - 港股科技板块有望表现更高弹性[13] 投资机会领域 - 科技成长赛道代表弹性机会 包括互联网 科技硬件 新能源车行业[15] - 创新药产业链和互联网是港股特色优势板块[16] - 半导体 汽车及零部件 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历史表现亮眼[17] - 消费板块可作为长线资金搏反转机会的配置选择[17] - 新消费 AI科技 创新药是结构性机会主线[15] - 优质高股息标的具备长期配置机会[15]
暴涨!最新解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