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第三阶段启动 - 证监会于2025年9月5日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进入第三阶段 聚焦销售费用体系完善 [2][9] - 新规统一设置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基金及公募FOF的阶梯式赎回费率 持有不足7日收取不低于1.5% 7-30日收取不低于1% 30日至6个月收取不低于0.5% 需持有6个月以上才可能豁免赎回费 [2][12] - 政策意图在于抑制频繁申赎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优化投资者持有体验 同时推动资管机构聚焦长期价值创造 弱化短期业绩博弈 [2][11] 对公募基金市场的影响 - 场外公募基金(长期持有)与场内ETF(短期交投)的产品定位分化 场外基金趋向长线持有 ETF导向活跃交投 [3][15] - 债基频繁交易成本显著抬升 中长期纯债基金中41.3%产品原持有7天以上免赎回费 37.3%产品持有30天以上免赎回费 新规实施后短期持有获利难以覆盖惩罚性赎回成本 [11][13][16] - 债券ETF迎来发展机遇 高波属性或独特投资范围的债券ETF(如30Y国债ETF、转债ETF)有望承接波段操作需求 截至2025年7月31日市场存量债券ETF达39只 [16][17] - 公募FOF与投顾机构调仓成本上行 推动"ETF化"投资转型 2025H1公募FOF持仓ETF比例升至18.1%(股票ETF 9.1% 纯债ETF 5.7% 商品ETF 2.7%) 较2021H2的3.1%大幅提升 [21] - 短债基金投资定位转向 不再承担流动性管理职能 货币基金、现金管理型银行理财、同业存单基金等产品或接棒 截至2025年9月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规模占优 [3][23] - 高波"固收+"产品受影响较小 高仓位产品(权益中枢≥25%)年化收益率中枢达11.4% 即使季频调仓(赎回费率0.5%)仍可实现9.4%的年化回报 [4][24][26] 公募债基投资方的应对策略 - 债基投资底仓化 建议以长期持有体验较优的场外主动纯债基金作为底仓 通过债券ETF实现波段操作 以货币替代产品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 [5][29] - 积极应用债券ETF波段工具 建议基于流动性(成交额、换手率、规模)、跟踪复制能力(跟踪偏离度、跟踪误差)、策略稀缺度指标构建评价体系 [5][31][32] - "固收+"基金投资两极化 构建"穿越周期+高波进攻"双层组合 长期持有绝对收益型产品获取稳定收益 或通过高波产品落地择时轮动观点 [5][33] 产品布局方向 - 债券ETF迎来政策窗口期 2025年以来审批发行明显提速 截至2025年9月12日存量规模突破5700亿元 较2024Q2的千亿元规模快速扩张 [36][37][39] - 债券ETF创新方向包括细分主题(二永债、产业债、地产债ETF)、海外市场、债券策略(高收益债、ESG/绿债)、另类策略(期权策略、抵押贷款ETF)及多资产ETF(固定股债比ETF) [36][42] - ETF-FOF或迎市场机遇 自2024年末以来近20家机构密集上报ETF-FOF产品 截至2025年9月12日17家获受理 3只产品已成立 [6][44] - 高波"固收+"产品发展空间可期 当前高仓位产品规模占比仅16% 2025H1配置偏好大盘成长型股票(占比31%)及电子(11%)、有色(10%)行业 [6][46][49]
中金:如果7天免赎成为历史,公募债基投资如何破局?
中金点睛·2025-09-16 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