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二线商圈迎来“科技首店”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14 23:45

文章核心观点 - AI与消费电子融合加速 AR眼镜等智能硬件率先实现消费市场突破 线下体验店成为科技品牌触达用户和推动商业化的重要渠道 科技首店与城市产业布局形成深度联动 [1][4][5][7][9][11][12]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AI智能眼镜第二季度销量达87万台 同比增长222% 全年销量预计超550万台 [5] - AR眼镜核心逻辑转向日常生活高频场景落地 如提词、翻译、导航和AI识别功能 [4][5] - 科技零售品牌线下扩店处于早期阶段 商圈招商尚未形成明显倾向性策略 [1][11] 企业商业化进展 - Rokid新款AR眼镜Rokid Glasses预售5天销量达40000台 [5] - 品牌采取"旗舰店+店中店"双渠道策略 已在杭州、武汉开设旗舰店并计划覆盖中部六省 [1][5][12] - 科技企业通过开放平台吸引开发者构建应用生态 结合大模型能力提升用户体验 [6] 区域产业联动 - 上海聚焦"AI+养老"方向 徐汇区发布十大应用场景及揭榜挂帅项目 [7][8] - 北京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体验店 首钢园店将于10月开放 另一店计划落地首都机场 [9] - 武汉成为Rokid华中总部所在地 预计人员规模超100人 覆盖华中地区业务 [12] 消费市场特征 - 消费者对AI产品认知从好奇转向实际体验需求 线下门店提供场景化体验机会 [1][2][4] - 一线城市侧重高端创新型产品 二三线城市聚焦实用型AI产品满足本地需求 [11] - 科技体验店带动商圈流量和周边消费 形成消费集聚效应并提升城市商业形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