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对美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 中国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调查涉及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 调查基于国内产业申请 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2] 倾销行为的具体表现 - 美国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倾销幅度超高 通用接口芯片倾销幅度达302.41% 栅极驱动芯片倾销幅度达458.51% 远超正常贸易范畴 构成典型恶意倾销行为[3][4] - 2022-2024年期间美国相关模拟芯片对华进口量持续大幅增长 2023年较2022年增长12.07% 2024年较2023年增长22.36% 2024年较2022年累计增幅达37.13%[4] - 美国相关模拟芯片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 2022年占比47.81% 2023年升至53.06% 2024年进一步增至62.14% 三年年均占比达54.34%[2][5] 价格变化及市场影响 - 美国相关芯片价格大幅下降 通用接口芯片从2022年3.00元/颗降至2024年1.55元/颗 累计降幅48.33% 栅极驱动芯片从2022年3.99元/颗降至2024年1.76元/颗 累计降幅55.85%[7] - 以德州仪器为例 其通用接口芯片TCAN1043DRQ1型号从2022年1季度2.1元/颗降至2024年4季度1.13元/颗 累计降幅超46% 隔离型和非隔离型栅极驱动芯片累计降幅分别达50%和53%[9] - 国内企业陷入被动跟跌困境 通用接口芯片国内价格2024年较2022年累计降33.59% 栅极驱动芯片累计降22.13% 国内价格降幅始终低于进口产品[11] 对国内产业的冲击 - 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加权平均单位内销毛利润2024年相比2023年下降33.41% 其中通用接口芯片单位内销毛利润下降38.76% 栅极驱动芯片下降22.68% 获利能力大幅下降[11] - 国内企业从2023年起由盈转亏 2024年亏损额进一步扩大7.05% 开工率较2022年下降17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能力被严重削弱[11] - 美国企业凭借产能优势与低价倾销策略挤压国产产品市场空间 尽管国内同类产品在物化特性、技术指标等方面与美国进口产品高度相似且具备替代能力[11] 市场份额变化 - 美国相关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35.40%升至2024年的44.98%[6] - 通用接口芯片2022-2024年进口量分别为8.87亿颗、9.75亿颗、12.06亿颗 2024年较2022年累计增长36.04% 市场份额从2022年36.94%升至2024年48.63%[6] - 栅极驱动芯片同期进口量分别为2.73亿颗、3.24亿颗、3.84亿颗 2024年较2022年累计增长40.67% 市场份额2023年达到40.54% 2024年回落至36.39%[6] 行业组织立场 - 中国机电商会明确支持反倾销调查 认为美国政府滥用出口管制和长臂管辖 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 扰乱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12]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对商务部调查表示支持 认为半导体产业发展需要公平环境 赞成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开展良性竞争[13] - 两个协会均表示将积极支持和配合调查机关的调查工作 坚定维护公平贸易秩序与产业合法权益[12][13] 调查程序安排 - 利害关系方应于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内向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登记参加本次反倾销调查[13] - 调查自2025年9月13日起开始 通常应在2026年9月13日前结束 特殊情况下可延长6个月[13] - 调查机关将依照法定程序开展调查 充分保障各利害关系方权利 并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公正作出裁决[13]
美国芯片巨头三年降价一半,中国企业陷入“被动跟跌” 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