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为何近年来强势增长的奇瑞,市场对其估值热情并不高?
晚点LatePost·2025-09-13 04:10

文章核心观点 - 奇瑞汽车呈现"低毛利率+高净利率"的特殊利润结构 主要源于高额经销商返利政策和其他非经营性收入贡献 而非核心业务盈利能力 [5][7][20] - 公司通过高返利策略快速扩张经销网络(2022-2024年网点从3901个增至6285个)驱动销量增长 但超负荷产能利用率(2024年达161%)和现金流压力可能限制持续增长能力 [14][23][24] - 研发投入相对有限(2025Q1研发费用率3.3%)和无形资产规模较小(24亿元)反映技术积累薄弱 新能源转型面临不确定性(2025Q1渗透率27%)[8][9][29] - 港股IPO估值可能面临折价 千亿估值预期受非经常性收益占比高(汇兑收益占营收3.6%)、产能约束和新能源发展路径清晰度不足等因素制约 [28][29] 利润结构分析 - 2025Q1毛利率12.4%显著低于比亚迪(20.1%)、长城(17.8%)和理想(20.5%)但净利率6.9%高于同业 [5][11] - 净利率高企主要依赖其他收入(占营收5.3%)包括汇兑收益(占营收3.6%)、政府补贴和投资收益 剔除后净利率降至1.6%-3.3% [7] - 四项费用率合计9.5%低于长城(10.3%)和比亚迪(13.7%)其中研发费用率3.3%明显低于比亚迪8.3% [8][12] 销售策略与渠道扩张 - 经销模式收入占比从2022年84.5%升至2025Q1的91.1% 通过高返利政策(年返利金额2024年达231亿元)激励经销商 [13][20] - 返利金额占营收比例2022-2024年分别为6.5%/9.5%/8.5% 若加回毛利率可提升至20.3%/25.5%/22.0% [20] - 经销网点数量2022-2024年从3901个增至6285个 其中国内网点2024年显著增长 与返利金额增长高度相关 [23] 产能与现金流状况 - 产能利用率持续超负荷 2022-2024年分别为113%/135%/161% 设计产能约150万辆/年 [24] - 客户垫款规模2024年开始下降 反映产能紧张削弱经销商预付意愿 [14][24] - 2025Q1经营现金流同比大幅下降(从2024Q1的160亿元降至45亿元)主因应收票据、贸易应收和存货增加 [26] - 现金规模充足(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627亿元)但资金优先用于资产收购(超129亿元)和银行借款偿还(2024年底贷款232亿元)[25][27] 估值评估与挑战 - IPO计划募资15-20亿美元 发行不超过6.99亿股 总股本20.16亿股 市场估值预期500-1500亿元 [28] - 港股估值折价可能(参考长城A/H折价率32% 广汽57%)叠加新能源属性不足和利润结构问题 [28][29] - 新能源渗透率2025Q1为27%增长势头弱化 智界品牌销量未达预期 与华为合作关系存在不确定性 [29] - 产能不足制约规模扩张 非经营性收益占比高 主营业务净利率实际与同业持平 多重因素导致估值支撑较弱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