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实力与支出成效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19%[4] - 地方财政实力显著增强,16个省份2024年财政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0%,7个省份超5000亿元[4]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五年超136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4%,支出结构持续优化[4] 财政政策特点与空间 - 赤字率从2.7%提升至3.8%,政策空间进一步扩大[11] - 综合运用政府债券、税收、财政贴息等工具强化政策协同[12] - 政策发力注重精准性和灵活性,确保早落地早见效[13][14] 民生保障投入 - 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50] - "十四五"期间教育支出20.5万亿元、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9.6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6]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50] 科技与教育发展 - 全国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5.5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34%[25] - 持续优化科技经费管理模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6][27] - 建成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教育投入质效显著增强[29][33] 政府债务管理 - 专项债务限额增加6万亿元,累计发行4万亿元,债务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35] - 节约利息支出超4500亿元,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35] - 建立全生命周期债务管理机制,推进隐性债与法定债"双轨合并"[36] 内需扩大措施 - 财政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投入约4200亿元[22]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22] -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40%,2024年达17522元[39] 国际财经合作 - 负责26个多边双边财经对话机制,担任18个国际组织窗口部门[8] - 亚投行融资总规模超600亿美元,成员达110个[8] - 关税总水平降至7.3%,深化"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建设[8][45] 财税体制改革 -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资金资源资产统筹[7] - 建立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7][18] - 制定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计划[18]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 中央财政衔接资金规模从1565亿元增至1770亿元,五年总量8505亿元[38] - 较"十三五"时期增加3200亿元,增幅达60%[38] - 每个脱贫县均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39] 财会监督机制 - 深入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整治,确保决策部署落实[47] - 健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预算执行监督[48] - 强化与其他监督体系贯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48]
财政部重磅发声:财政政策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2025-09-12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