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Z Product|世界上首例AI媒人?Ditto AI可以为你找到另一半做些什么?
Z Potentials·2025-09-11 03:21

灵感起源与核心理念 - 灵感源自《Black Mirror》第四季《Hang the DJ》剧集,通过1000次虚拟约会模拟实现99.8%的兼容性匹配,旨在复现"反复试探后的理性爱情"[5] - 传统约会应用存在"视觉标签替代情感判断"问题,83%用户因照片风格直接排除匹配可能,忽略性格特质[6] - 核心理念为"穿透标签,直抵人性",拒绝将用户简化为可勾选选项,通过动态交互数据构建立体虚拟角色[7][11] - 提出"预演即筛选"理念,将时间成本视为最昂贵资源,通过模拟完整情感曲线过滤表面合拍但内核冲突的组合[7][12] - 设计目标是用AI消除社交表演,让用户"做真实的自己"而非"演完美的自己"[26] 技术实现与匹配机制 - 通过对话式资料采集构建虚拟角色,提问覆盖价值观、情感需求与兴趣偏好,例如"带三本书去荒岛"的选择[23] - 虚拟角色间进行数千次模拟交互,涵盖初次见面话题选择、意见分歧应对模式及突发状况反应[11][23] - 匹配分析报告提炼深层结论,如"对孤独感理解高度契合"或"面对争议时倾向倾听而非说服"[23] - 匹配完成后直接生成线下约会方案,包括安全公共场所、基于共同兴趣的互动主题及细节提示(如饮品偏好)[23] - 全程无主动搜索或聊天功能,所有连接由AI单向推送,预留24小时考虑时间[26] 用户群体与运营数据 - 采用校园身份核验机制,需通过高校官方邮箱登录,确保真实性与圈层相关性[19][27] - 目前仅限于两个校区开放,已进行数百次匹配并组织数百次线下约会[28] - 约会地点选择人流充足空间,团队成员在周边提供隐性支持,并与咖啡店合作保障安全[28] - 已筹集160万美元资金,2023年4月获得Google的200万美元融资[26] 团队背景与发展规划 - 由伯克利辍学生Allen Wang和Eric Liu创立,与伯克利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谷歌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人员合作开发[26][27] - 以"杀死Tinder为使命",致力于通过AI帮助用户建立真正联系[26][27] - 计划在未来几个月扩展至更多校区,持续优化匹配算法与用户体验[28]